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鹏

20210609期来自:广西日报

守好一颗学术初心

— —

本报记者 刘 琴

今年5月,不惑之年的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鹏,再次收获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天道酬勤。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入选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曾鹏在教学、科研方面可谓收获满满。

谈到自己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曾鹏言辞之间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他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曾鹏先后主持了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文科项目,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的多少、完成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单位和个人人文社科研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硕士毕业后,曾鹏主要从事城市群方面的研究。2011年,他开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015年,再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并主持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面上项目。2018年,曾鹏开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0年,曾鹏主持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也就在这一年,曾鹏还主持一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近10年来,曾鹏主持的省部级项目就有20项。

近年来,曾鹏主要在城市群的理论分析范式、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等四个方面做出了学术贡献,研究成果高度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

曾鹏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博士的经历,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也是曾鹏的座右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他的学术观与人生观不断成熟,在日常科研中,他深刻体会到了这八个字的科学内涵,正是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升,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葆有一份家国情怀

曾鹏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对广西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学和法学双学士、管理学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第二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曾鹏在博士毕业和博士后出站时,有很多机会到北京工作,但他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广西。

曾鹏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愿做学术道路上的长途跋涉者,继续秉承立足广西、服务全国的学术理念,以期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他动情说道。

培养一批莘莘学子

“作为大学老师,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师的使命。作为一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组建起了一支打通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壁垒的本-硕-博衔接科研团队。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曾鹏努力提供学术交流机会,鼓励学生走出去,邀请专家走进来,为学生创造接触本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学术舞台上展现、锻炼和提高。

他在学生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凡是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他大力支持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了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他采用涵盖科研选题、文献研读、论文撰写等环节的科学研究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学生专业研究阶段,关注其研究进度,进行实时指导,与其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定期检查每个人的研究成果,并采用每周团队学术活动的形式对其阶段性成果进行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团队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个过程充满了考验与挑战。曾于2019年3月获得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研究(2010—2015)》为10卷本、共计一千多万字。曾鹏和学生们从未接触过这么大体量的科研项目,他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能在各自负责的部分学到他们想学、应学的东西,采用干中学、干中教的培养方式,让学生迅速成长起来。

“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唯有远大的志向,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而扎实的基础是实现目标的首要前提。”曾鹏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