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告别贫困再踏新征程

20210603期来自:广西日报

— —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办“共耕社”的故事,一直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革命历史题材。“共耕社”的精神,激励着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在新的征程上勇于担当、奋斗不息。

1930年5月,邓小平和韦拔群在河池市东兰县武篆区东里屯,创办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共耕社”,提出“均分土豪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张,并从附近的银潭引水,修建了一条长1300米的“共耕渠”,供大家灌溉水田发展生产。

作为革命先烈韦拔群“拔哥”的故乡,武篆镇东里村的共耕故事可以说是河池市百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河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河池市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脱贫攻坚硬战,河池创造了“党建促脱贫”“六联一带”易地扶贫搬迁、“三保障、四联引、五行动”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空店”电商扶贫等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政府+险资+企业+农户+保险”扶贫模式和“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曾馥平,八桂楷模、全区优秀共产党员黄景教,全区人民满意公务员庄宁斌等一批扶贫干部先进典型。2016—2020年,全市76.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立足地方特色,河池的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显著。特色优势农业长足发展,“十大百万”产业目标已基本实现。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6年稳居全国设区市第一;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连续5年居全区第一;油茶新增面积连续3年排全区第一,成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工业成效显现,有色、电力两大百亿产业仍保持对河池工业总产值50%以上贡献;茧丝绸全产业链布局加速,荣获“中国丝绸新都”称号;“国字号”旅游品牌大幅增加,河池市获评中国首个设区市“世界长寿市”。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02%,“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更加闪亮。全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河长制工作经验作为全区唯一入选全国河长制工作典型案例;河池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模式在全国广泛宣传和推广。“美丽河池”乡村建设活动深入实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建成河池至百色、乐业至百色(天峨段)、融水至河池等8条(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0公里,建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客车的目标;河池境内红水河全面复航;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项目河池段全线开工建设,河池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日前,河池市交通运输局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绩突出的集体表扬。

民生福祉持续向好。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每年民生领域支出占比均超80%。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81元和11074元。

展望“十四五”,征程已在路上。河池儿女正以推动高

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

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

发展和安全,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

加快绿色发展,实施“一城三地”(加快建设“生态

长寿市·三姐文化城”,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实践创新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国际宜居康养旅游胜地建设)发展战

略,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力量。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