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进步繁荣之花愈开愈艳

20210526期来自:广西日报

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筑牢根基,切实增强“五个认同”

(上接第一版)

在广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据统计,我区有130多万个家庭由两个民族以上组成,“九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

“要倍加珍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崇高荣誉,继续发挥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动作用,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自治区民宗委主任班忠柏表示。

“现在我们都脱贫了,但我们还不能停步。就像总书记说的,加油、努力,再长征!”5月14日,记者走进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山村,村党支部书记唐冠敏展望乡村振兴新征程,信心十足。

东山村是北海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全村237户1086人,绝大多数是壮族、瑶族。28年前,他们从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大石山区迁到北海成立该村。北海市将村名定为“东山村”,寓意“东山再起”。东山村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得到帮扶,发展生猪、龟鳖养殖业和大棚农业。附近村屯如石桥塘村,和东山村结成对子,一些种植大户专门到东山村传授哈密瓜种植技术。东山村与周边村落和睦相处,携手脱贫致富。“今后,我们民族村和周边村子将更加团结奋进,谁也不掉队,朝着产业更兴旺、环境更优美、村民更富裕、民族更融合的目标发展。”唐冠敏说。

步入“十四五”,新征程更加需要各民族儿女接续团结奋斗。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13个民族的群众,也是各民族移民迁入较多的县。1993年以来,该县先后接纳了都安、大化、东兰等县(自治县)移民近6万人。

“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县各族干部将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书记黄荣彪表示,全县将以特色农业为支撑、以乡村自然风光为主线、以毛南民族文化为要素,着力打造文旅结合、三产融合的“四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创毛南山乡振兴发展新格局。

各方合力,支持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陈海信介绍,2020年自治区财政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2382.55亿元,增长20.0%,其中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32.73亿元,增长14.8%。“下一步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有效保障,推动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西将继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突出抓好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创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西部振兴处处长周开克介绍。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编制好广西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2021—2025年)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 (2021—2025年) 实施意见,重点聚焦15个自治县(含享受自治县待遇县)和59个民族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自治县、民族乡高质量发展。

“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

东兴市京族学校坚持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开设了京语课程、独弦琴、京族歌舞、竹竿舞、踩高跷、帆板等教育教学科目,每周一坚持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桂林市回民小学是国家评定的广西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成为民族团结的一颗种子。”校长蒙然说。

我区大力打造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精心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在柳州市的鱼峰山公园,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鱼峰歌圩”常年开展,成为一张文化名片。

广西歌王、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柳州“鱼峰歌圩”代表性传承人陆连芳,几乎每个周末都和山歌爱好者聚在鱼峰山下以歌会友。“只要开嗓唱上几句,现场立马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上几百人。来拜师学艺的,除了壮族,还有苗族、瑶族、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群众。”她说。

如今,“鱼峰山下对山歌、雀儿山脚吹芦笙、龙潭公园跳瑶舞、社区居民打油茶”的和谐场景,在柳州处处呈现、四季不歇,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八桂大地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是民族和睦之魂。

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文化展”“铜鼓文化展”“五彩八桂”等陈列展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要坚持以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建成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走向世界的民族专题博物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该馆馆长梁志敏表示。

“努力在‘十四五’出新招出实招,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表示,要努力创作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尤其是边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打响老品牌、打造新品牌,使刘三姐、花山岩画、“壮族三月三”等民族文化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让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 覃文武 廖志荣 乔晓莹周红梅 刘琴 秦雯 唐正芳 卿要林谢永辉 胡铁军 覃鸿图 蒙进煌巫美桥红 通讯员 龚坚 韦尹璇蒋文成 陆宏夏)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