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精神滋养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210522期来自:广西日报

谱写鱼水情深

5月2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都坪幼儿园,爱心单位送来了新的桌椅和学习书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报记者 何学俏/摄

传承长征精神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2019年9月正式落成以来,共接待参观人数625.9万人次。

面对中央媒体记者采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周运良表示,总书记的到来给自己很大的鼓舞,也让自己提高了对工作和学习的要求。“以后不仅要更加了解讲解工作需要掌握的湘江战役、红军长征的这部分历史,还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周运良说。

胡雅馨的爷爷当年也是红军,曾参加湘江战役,因为受伤留在全州当地,后来就在这里扎了根。如今,90后的胡雅馨成了一名湘江战役的讲解员,讲起红军故事、讲起湘江战役,就想起这些牺牲了的英烈们。在记者的镜头、话筒前她说:“作为纪念馆的讲解员,这是光荣的使命。我要讲好红军故事,把红军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负责人尹汤怀,从事湘江战役讲解工作已经25年。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他主动学习湘江战役历史,每次讲解前,还要根据来访团体情况下功夫做足功课。在《25年,他坚守着湘江战役讲解的“长征路”》的报道中,新华社记者用心用情,刻录下了尹汤怀的形象:他不仅和同事们充分挖掘历史照片、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还通过情景再现、红歌融入等方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听后有收获有启发。为了纪念馆的改造提升工作,尹汤怀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好好陪伴病重的父亲。但即使如此,在父亲去世后,他安葬好父亲,便赶去参加改造工作的会议现场。2019年8月27日,纪念馆改造提升工作顺利完工并重新开馆,得到了广泛好评。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作为人民的军队,红军在湘江战役期间英勇作战,表现出了铁纪柔情。

守护红军墓,就是守护血与火的历史。中国日报记者的镜头下,一位老人的赤诚之心多么可爱: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村民蒋石林祖孙五代人,85年来一直守护着红军墓。脚山铺阻击战结束后,蒋石林的爷爷蒋忠太上山砍柴,在自家林地发现了7具红军遗体,于是将其就地掩埋。“这直接导致爷爷因为‘通共’被关进大牢。”蒋石林说,爷爷临终前丝毫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并嘱托父亲要守好红军墓。蒋石林父亲去世后,蒋石林“接棒”带领家人守墓祭扫。每年清明节,年逾古稀的蒋石林都会带着儿孙一起去为红军烈士扫墓。

中国青年报记者记录下这样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在兴安县溶江镇佑安村,84岁的徐昭英独自居住在远离村屯的一处房子里,因为这里靠近红军墓。当年红军经过此地时,徐昭英父亲曾给红军带路、送饭,并将几名牺牲的红军战士安葬于自家竹林,此后常年祭拜。40多年前,徐昭英和母亲商量,在此处新建了房子居住、守墓。

信守一句承诺,更是守护不变的信仰。在新圩阻击战中,一名受伤红军战士被当地枫树脚屯黄合林夫妇搭救,临别时将一面红旗交给黄合林保管,并告诉他等革命胜利后再来取。自此,黄家人小心珍藏这面红旗:1941年,黄合林老人去世前,将装有红旗的小木箱交给儿子。1979年,黄合林的后人将红旗交给灌阳县人民武装部,至此祖孙三代已守护这面红旗45年。采访团记者来到黄合林曾孙媳妇李青鸾家中,她家的三层小楼房刚刚竣工,屋内的装修还没做完。楼房正面最高处刷着一行红字:“一家三代护红旗”。李青鸾说,这是他们家的荣耀。

一路上,红军和当地老百姓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一个个故事背后是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感恩与拥护,深深的军民鱼水情让人深受感动。”光明网记者感慨:可以说,湘江战役红军取得最后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是军事力量的胜利,也是深得民心的胜利。

学好百年党史

“雪岭草地娄山关,最为喋血是湘江。文塘突围山岳悲壮,脚山阻击日月生寒……”记者们走进全州县凤凰镇和平红军小学校园,孩子们穿着整齐的“红军服”正演唱红色歌曲《过湘江》。红军小学位于湘江战役凤凰嘴渡口附近,80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被图文并茂记录在学校北面的红色走廊上。

“湘江畔的红军小学,是怎么样传承红色基因的?”面对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校长罗荣云介绍:学校设立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展览室,通过多幅图片和大量文史资料及部分实物还原湘江战役历史,讲述英烈故事;编写红色教育校本、编排红色课程、开展红色歌曲演唱大赛,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这里的小学生有啥不一样?”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何洁琼用镜头记录这个红色的校园。她说,穿着红军服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红军小学的故事,说起清明节去凤凰嘴渡口祭奠红军烈士时,还唱起了红歌《过湘江》,脸上是满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敌人追击到身旁,无畏红军过大江;天色未亮胜似亮,火光照亮江两岸……”在全州县建安司渡口,59岁的蒋仕发向记者们唱起自己编写的歌曲。记者们好奇,眼前这个视力有缺陷的老人,为何如此热爱红军故事、爱唱红歌。他回答说,这个渡口是当年湘江战役红军损失最为惨重的地方之一,村里至今流传着不少救护红军的故事。他从小就听老一辈讲红军故事,现在,自己也该把这些故事传下去。

在资源县,记者们参观当地党员群众初心教育馆。该县结合红军长征红色资源,通过图片和史实复刻红军长征过资源的光辉历史。油榨坪公堂也就是中央红军中革军委召开改变红军行军路线会议的会址所在处,展出的红军过资源《行军路线图》等史料和红军旗、红军桌、红军蓑衣等实物,吸引了记者们的关注。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滋养,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求是》杂志记者柴潇凡在一篇采访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