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改白塔寺。……

20210602期来自:物语花露冈

又改白塔寺。唐初,恢复建初寺原名。唐开元中,建初寺的大慧禅师为唐玄宗召见,留在长安,后回到建初寺,寺名改为长庆寺。南唐齐王李景达为了祭祀亡父李昪,将长庆寺改为奉先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奉先寺地处保宁坊,改寺名为保宁寺。政和七年(1117)?改为道教神霄宫。南宋建炎初,又改道为释,恢复保宁寺名。

建初寺从建成到消失,前后历经一千余年,到东晋至南朝宋齐梁陈各代,南京均为首都,当年寺院星罗棋布,善男善女纷沓而来,香火缭绕,钟磬之声相闻,隆盛整个江南,佛教进入了一个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阶段,也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

康僧会在建业传教的故事,还被绘制在千里之外的敦煌壁画中。在敦煌开凿于唐初的323洞窟北壁上半部,共绘有五组壁画,其中第五组壁画称之为《康僧会建业传法图》,画幅呈竖长方形,画面中心,是引人注目的舍利及其散射四周的光芒。画面左上方,是康僧会泛舟来建业;右上方为康僧会向孙权敬献舍利;左下方是孙权在建业修造建初寺及佛塔;右下方为孙皓双手合十郊迎康僧会。整幅画面背景是山川纵横、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

康僧会殚思极虑弘扬佛教,开展佛事活动,还笔耕不辍,译编有《吴品》(亦谓《小品般若经》)《六度集经》共二部14卷,《杂譬喻经》等,以及为《安般守意经》《法镜》《道树》三经作注,并撰写序文,序文颇袭《老子》《庄子》名词典故,以阐明佛理,为佛教在中国之玄学化开了先河。其《安般守意经》注解及序文,被当时习禅之人奉为龟鉴。

康僧会制作的《泯垣梵呗》,与支昙籥制作的《六言梵呗》,声韵皆清缓空灵,为一代梵呗之精品,得以传响于后世。

康僧会还将印度佛教画本带到建业,东吴宫廷大画家曹不兴曾在康僧会处见到佛画仪像,十分感兴趣,便潜心摹写,从中得到佛教画像的新规范,还将西来佛画的“殊体”糅进了传统画法,从而形成影响后世的“曹衣出水”风格,为当时绘画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自后千余年间,佛画一直成为中国画坛主流,也促使中国画的发展愈来愈快。曹不兴功不可没,也使他成为中国佛画的前躯,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