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毛毯诠释鱼水深情

20210604期来自:安徽科技报

在安徽,有两个带“岗”的村很有名:一个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另一个是瑶岗村,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在这里,指挥和部署了著名的渡江战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依靠人民群众,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获得了气吞山河的力量,一举冲破长江天险,取得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穿过历史的硝烟,“豁出性命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震天号角犹在耳畔。据史料记载,渡江战役中我军共有115万人民解放军参战,320多万民工支前,每一位解放军战士的身后,至少站着近4位支前群众。

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的纪念馆中,陈列着这样一条毛毯:长约178厘米,宽约156厘米的军绿色毛毯,被洗得很薄很破,毛毯的中间有一个大补丁,大补丁的上方还有几个破洞,显然年代久远,尽管这样,毛毯的主人却一直舍不得丢弃,珍藏着。直到1989年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筹建纪念馆时,才捐了出来。关于毛毯的故事也才被人们所知道。

毛毯的捐赠者名叫朱厚银,今年82岁高龄。据介绍,这条毛毯不是一条普通的毛毯,而是一条军用毛毯,是参加渡江战役的解放军所赠。

故事还得从1949年4月的某一天说起,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在巢湖练兵,驻扎在位于巢湖市居巢区烔炀镇东街的李鸿章当铺内。朱厚银家祖祖辈辈都在烔炀镇东街租房开糖坊,正好和李鸿章当铺门对门。李鸿章当铺三进五开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驻扎了几百名解放军。朱厚银家开糖坊,租的房子很大,前后共3进,其中糖坊占了两进,共6间房屋大约200多平方米,家中有两口大锅灶和四五个大水缸。大锅的口径有一张圆桌面那么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塘坊的生意也不好。解放军几百人吃饭,普通人家没有足够大的锅灶做饭,于是朱厚银的父母便让解放军用他家的大锅做饭,持续了大半个月时间。

当时朱厚银只有8岁,只记得解放军天天跑一里多路,给他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把花生米摆在桌子上,一粒一粒地教我数……”朱厚银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解放军教他数数和唱军歌“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朝夕相处中,朱厚银与解放军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解放军接到任务要奔赴前线。离开前,一位解放军叔叔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并将其随身携带用来遮风挡雨、劳顿裹身的唯一一条军用毛毯送给了他,同时也表达了对朱家借锅的感激之情。

从此,这条毛毯陪着朱厚银度过了四十多年的光阴。他一直很珍惜这条毛毯,“上中学读大学,无论到哪里,我都带着这条毛毯,它不仅给我温暖,也照亮了我人生的方向。”朱厚银始终牢记那位解放军叔叔的教诲,考上了合肥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条毛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但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通讯员彭红玲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李振)

奋进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

·红色记忆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