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灵璧石”杯全国小小说

痴心不改

20210528期来自:安徽科技报

33

征文作品选登

主办:安徽科技报社协办:宿州市灵璧县仁天景观石有限责任公司征文邮箱:ahkjbtg@163.com

安徽·徐宏勤

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一个人跑到湖心亭看雪,遇到了金陵来的客人,两人便铺毡对饮,下船后,船夫叽叽咕咕:“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对于这样一个早已看尽繁华的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俗中的船夫怎么能看懂呢,又怎么能体会到个中的滋味呢。

黛玉葬花时,有一段描写,其语境和句式与此基本相同:“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在《红楼梦》里,这是一对痴人,一对两情相悦,互相关爱的痴人,尤其是宝玉,一位大慈大悲的情痴,对黛玉、晴雯的真爱,对宝钗、袭人的情欲,对平儿、鸳鸯的关照,对妙玉、秦可卿的向往以及认湘云、探春为知己等等。最后宝玉发了痴病,凤姐告诉宝玉说要给他和黛玉成婚,宝玉的病情方为好转,足见其对黛玉的痴情。张潮的《幽梦影》里有这样一句话:“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想来这世上我们的痴情不是病态,也不必笑话,因为这一切都缘于真意。

对一件事情能够尽心去做,这是一个大道,最合理的解释是“痴迷”。第一个层面要求我们必须专注,放下眼前,排除杂念,进入孤独,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二个层面是升华,需要无我,放下我;最高的层面是放下所有物质,遵循幻觉,不需要理性和逻辑,去自由自在地完成修行。

石涛曾用一印“痴绝”,估计是有意继承顾恺之的那种状态,他对书画作品的评判要求也是很高的,他认为凡是他认可的作品,必须“精神灿烂”。什么才是“精神灿烂”呢?我们没有这种体验,但我们可以从许多著名的文艺家的身上找到“精神灿烂”:国外的有梵高,国内的有八大山人,包括当代的石鲁。等等。

“痴”,是一种境界,也不是说你想痴就能痴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