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坚守

20210611期来自:安徽日报

马俊杰

父亲生于1934年,因家里穷,十一二岁起就给地主家扛长工放牛,一天挣一个黑面馍馍。1949年9月的一天,家乡甘肃省玉门县迎来了和平解放酒泉城后挥师西进的解放军,刚刚15岁的父亲听大人说部队能吃饱饭,就扔下牛鞭参了军。次年3月,父亲随部队转战西南,参加了广西剿匪战役,后整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赴朝鲜参战。回国后,先后在西安、兰州部队工作,还参加了甘南剿匪战役。因病重的奶奶日夜思念十年未见面的小儿子,在一封封家书的催促下,父亲于1959年底带着满身伤病转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放弃了组织上在兰州安排的工作回到老家,在黄土地上默默耕耘了一辈子。

我家有六个孩子,一直是生产队最穷的,包产到户后日子才渐渐好起来。父亲不让我们和别家孩子比吃穿,只对学习要求严格,说只有学到知识,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一辈子都对部队怀有深厚感情,我们兄弟三个到了十八岁都去验过兵,最后二哥如愿入伍,在新疆守卫边境线13年。

还记得去年10月23日那天,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老早就期盼这一天的父亲从头看到尾盯着电视看,双目炯亮,情绪亢奋,眼睛里闪现出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才有的那种光芒。当白发苍苍的老战士代表们蹒跚步入会场时,父亲激动地站了起来,情不自已地想要去和战友们拥抱,转而又面露无法如愿的落寞神情。眼花耳背的父亲,仔仔细细地看,一字不落地听,直到电视节目结束。

这些日子,每每看见电视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新闻,年近九旬的父亲时而久久凝视画面沉默不语,时而一个人自说自话地打着手势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知道,他又沉浸在战火纷飞的回忆里,又想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了。

70年前的那个沉沉黑夜,当父亲与战友们背着行李和干粮,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听党指挥,保家卫国。与父亲同期入朝参战的玉门籍战士三十五人,1953年10月回国时,只剩下两个人。“都是多好的小伙子啊,一个个那么精干,11点冲锋,下午2点不到就牺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