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20210607期来自:安徽日报

挖掘“宝藏”筑就绿色民生

散热器、蒸发器、冷凝器、中冷器……日前,记者走进淮南现代产业园,淮南盈信汽车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在紧张忙碌着,一件件刚从生产线下来的冷凝器、蒸发器被包装整齐,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淮南市田家庵区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确定为重点产业链之一,把淮南现代产业园列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的主阵地,积极搭建产需对接平台,集中要素资源,扶优扶强,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汽车配件产业链集群。

近年来,淮南市坚守绿色发展底线,致力于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努力打造大数据、特钢、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煤系固废物利用5个百亿产业。

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几分钟功夫,重达一吨多的钢坯就变成了盘在一起的成品线材。在谢家集区宏泰钢铁有限公司轧机车间内,企业负责人林华情告诉记者:“宏泰钢铁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始终是企业的发展理念,烟尘排放效果优于国家标准。”依托宏泰钢铁,谢家集区全力推进“淮南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在延链升级中打造百亿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

煤矸石、粉煤灰,在淮南,来自煤矿和电厂的污染“废物”转了一圈,就成了“宝贝”,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

曾经制约生态环保的废弃物,如今变成了循环经济的香饽饽。来到潘集,走进正在建设的煤电固废产业集聚区,陶粒试验生产线正在进行产线优化。这种取自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细小陶粒,将被广泛应用于建材、园艺、耐火保温材料等众多领域。

为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淮南市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推动“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突破。煤电产业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7.5%下降至2020年的24%,“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的近70%来自非煤电产业。

10月份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第二年3月份再飞回……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鸳鸯在淮南市大通区采煤沉陷区湿地越冬。这里曾经是满目疮痍的九大采煤沉陷区,为推进城市“伤疤”修复,淮南市启动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0.27亿元,让水草丰美、湖水清澈,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

有着上百年煤炭开采史的淮南,一度生态恶化、伤痕累累。近年来,淮南市以生态文明统领城市发展,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

“游在八公山,住在妙山民宿,在国家森林公园里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真舒畅!”近日,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游客王立军由衷地说。淮南市八公山区围绕“绿色八公山”,重点打造文旅产业、农旅产业,推进民宿与旅游、文化、康养、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带来“流量”。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淮南市大力开展石质山植被恢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乡村道路河渠绿化、庭院绿化、“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森林质量提升面积达104.45万亩。

“我们兄弟俩在这里开了家餐馆,每天能接待40多位游客,年收入有8万元左右。”在焦岗湖靠经营餐馆致富的渔民李万飞欣喜地告诉记者。

占地6万亩的焦岗湖,素有“淮河大湿地、华东白洋淀”美誉。“靠生态美丽,靠生态富裕!”毛集实验区依托焦岗湖,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全市率先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小康路。

从漫天泥灰到满目青翠,如今,淮南已经成为一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绕的宜居都市。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