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唱《映山红》

20210604期来自:安徽日报

刘宏江

春天,走进大别山腹地,翻越皖西的山山岭岭,随处可见映山红那赤红的颜色和俏丽的身姿。

暮春三月,恰是映山红盛开的季节。走进莽莽无际的大别山,映山红一路相伴,如火如荼,绚烂耀眼,美得如诗如画,美得摄人心魄。

我一直不大习惯叫它的植物学名称——高山杜鹃,也从不提起它的俗称——山石榴,偏偏就喜欢“映山红”这个动听的名字。映山红、映山红,叫起来那么自然顺口,听上去那么亲切朴实。

很小的时候,我就爱听扣人心弦的红军故事,就爱唱《映山红》这首电影歌曲。那荡气回肠的优美旋律,那情深意长的经典歌词,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映山红,似乎特别钟情于大别山这片红土地,而且从来不择地势。无论崇山峻岭,还是幽谷深壑,映山红都能恣意生长,尽情绽放。甚至在刀劈斧削般的悬崖峭壁上、在一道道狭窄石缝间,也能扎下深根,开出异常鲜艳的花朵。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千姿百态,如锦似缎,把一座座翠绿的春山,装点得如此娇媚,格外壮美。

映山红,耐寒、耐阴、耐旱、耐酸、耐瘠薄土壤,四季常绿,生机蓬勃。每到东风送暖的季节,映山红便悄然绽放,仿佛一夜之间,大别山万山红遍。大别山中的映山红,不仅充满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更有着火一样炽热的情怀和血染的风采。从它的身上,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我们骁勇善战的工农红军,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在极端困厄的环境里,在山高路险的大山深处,开辟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带领穷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求解放,开展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在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下,红军队伍在一次次围剿和反围剿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红军走到哪里,革命的火种就播撒到哪里。军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建立起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在大别山的村村寨寨,到处涌现出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感人场面。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 “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中国革命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战争年代,整个大别山地区先后有二百多万优秀子弟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立下彪炳史册的功勋。映山红年年花开,层林尽染,象征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始终“火种不灭、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许多烈士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不屈的英魂,回归这莽莽青山。烈士的碧血,化作这满山的映山红。

映山红,开得多么热烈,红得如此烂漫。这鲜艳欲滴的红,是红旗的颜色,是火炬的颜色,是红领章的颜色,更是咱们红军永远不变的本色。映山红,代表着坚贞、忠诚、牺牲和奉献,是英雄大别山永远不变的红色基因;映山红,是大别山人民心中的理想信念之花,象征英勇无畏的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大别山精神。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巍巍大别山,到处都是红色遗迹。从燕子河,到斑竹园;从天堂镇,到鹞落坪,在有着“革命摇篮、红军故乡”之称的大别山区,汽车在盘山道上千回百转、一路飞驰,我自由奔放的思绪也一刻没有停止。透过车窗,我看见草木茂盛的山林中,到处都是傲然怒放的山花,到处都有映山红灼灼炫目的身影。毫无疑问,春天是大别山最好的季节,映山红是大别山中一道最美最靓、最耐看的风景。

春天的大别山,映山红花开成海,如霞似火,蔚为壮观,美不胜收。在层峦叠嶂的云山深处,在鄂豫皖革命老区,如火如炽的映山红被赋予一层特殊的含义,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春风伴我行,又见大别山,穿上红军服,重走红军路。一路走过,一路追忆,回望峥嵘岁月,感悟红色历史,让我对大别山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理解。举目四顾,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就像飘荡在绿水青山间的一条条红丝带,又像跳荡着的一串串红色音符。此时此刻,我抑制不住内心情感的潮水,亮开嗓子,再唱一曲《映山红》。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