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满眼春

20210603期来自: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孙言梅本报通讯员 杨露露

初夏时节,蚌埠市禹会区西南部的大洪山草木繁茂,虫鸟啼鸣,一片生机。“曾经,大洪山因饱受私挖滥采困扰,满目疮痍。现在山绿了,空气也好了,我们没事就上山溜达溜达,平时还有很多游客前来休闲玩乐。”山脚下新城口村村民王为民对记者说。

大洪山显著变化的背后,是蚌埠市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2017年以来,该市对大洪山林场实施林长制改革,组建市级、区级领导小组,统筹开展林场环境整治,一边加大巡查力度,一边对违法盗采行为重拳出击,依法拆除非法石料厂200多家,查扣盗采机械160多台次,从源头遏制林场生态环境的恶化。

与此同时,该市迅速启动废弃矿山整治复绿工程,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绿植栽种,强化巡查管理,并积极引导林业产业化企业,开展林业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应用、新成果转化,组建林业产业联合体,逐步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小镇,将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三产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整个林场植树造林5600亩,种花900亩,种草360亩,林下种植近7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去年,大洪山林场被确定为 “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林业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结合大洪山总体发展规划,蚌埠市禹会区目前正积极推进大洪山“1+N”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森林康养、文旅拓展、运动健身等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大洪山林场生态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林长制改革实践,解决了治理和发展的难题。”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李德成说。不久前,蚌埠市还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出台 《关于建立涉林资源保护“五长五联”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林业局长”协作机制,通过涉林执法闭环管控,守护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