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收“大比武”减损论英雄

20210603期来自:安徽日报

6月2日上午,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外的麦田里,一场特殊的“大比武”正在进行。

眼前,金黄色的麦子望不到边,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发出沙沙轻响。12台大红色的联合收割机停在田头,机手已在驾驶座待命。10时许,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12位机手发动车辆,驾驶收割机轰隆隆驶入麦田作业,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安徽分赛区首场比赛就此展开。

“搞这么多年麦收比赛,头一次不看谁收得快,而是主要看谁损失率低。”地头,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管理处处长陈发明介绍,成熟度、收割技术、机器设备等都会造成小麦收获损失。按照国家要求,今年起我省将逐步把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安排,我省组织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和关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机收技能,减少粮食收获环节损失,努力实现颗粒归仓。“除了今天的比赛,今年夏收中还将陆续在怀远县、阜阳市颍泉区、蒙城县、宿州市埇桥区举办比赛,让减损节粮成为风尚。”陈发明说。

减损的效果有多大?定远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陶盛林告诉记者,从今天开镰收获情况看,通过一系列减损措施,目前机收损失率从以往的2左右降低到1以下,“按全县130多万亩小麦计算,可以节约粮食超过1000万斤,应该大力推广”。

说话间,收割机已掉头返回。裁判员丁作风迅速跟进,用一个2.2米长、0.5米宽的木框,随机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要把这个范围内掉在地上的麦粒全部捡出来,称重。再根据平均亩产就可以换算出损失率。”丁作风拿着一个纸杯子一边捡麦粒一边说。随后,捡起的麦粒被送到麦田旁一座房子里,裁判员李杰接过11号机手陈维军的“样品”称重。“4.46克,这个损失率是比较低的,损失率0.6%左右。”李杰说。

5.93克、4.95克……很快12位选手撒落的麦粒一一送来称重,数据随机出炉。“12位机手的综合损失率在0.8左右,其中定远县炉桥镇的3号选手王来水综合损失率为0.63,获得本次比赛冠军。”陈发明宣布。

“今年政府对我们做了技术培训,提高了作业技能。我自己也改良了机械,加装一些设施。收割中一定要避免只图快而导致麦穗抛撒过多的问题,应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和田块特征,适当控制好割幅,保证机械均匀收割,这样才能做到精细高效、提质减损。”捧着“省级减损之星”的牌匾,王来水脸上笑开了花。

据了解,今年我省小麦4200多万亩,预计投入约20万台机器收获,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截至6月2日16时,我省已收获小麦1513万亩,进度为35.5,当日收获299万亩,投入联合收割机6.2万台。“损失率降低一个点,每亩地大概就能多收8斤小麦。按照全省4200多万亩小麦计算,可以节约3亿多斤粮食。”陈发明表示,做好节粮降损工作,这就要求农机手在操作时更加严格、规范地按照作业技术标准精细高效操作,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失率。接下来将继续结合减损“大比武”活动,弘扬“节粮减损”意识,引导广大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作贡献,又好又快完成夏收任务。

6月2日,在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外麦田里,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安徽分赛区的首场比赛举行。本报记者 史力 吴文兵 摄

本报记者 史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