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10531期来自:安徽日报

深化“改革变革”,提升生态资源“含金量”

(上接1版)

当前,我省正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则是促进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我省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温室气体减排等生态环保重大工程。

5月起,我省部署开展以“严整改、重质量、促转型”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我省将着力解决“统”的问题、着力建立“改”的机制、着力细化“治”的任务、着力加快“转”的步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我省抓制度创新,重点深化“改革变革”,提升生态资源“含金量”。

纵深推进林长制改革,我省高质量推进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深化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并进体制机制,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目前,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万公顷森林和100万公顷湿地。全省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022%。林长制从安徽走向了全国。

纵深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连续多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当前,我省与浙江共同谋划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加快建立科学的跨流域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标准和水质考核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长治”。

纵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省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重点工作中提出,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全“五绿”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加强天然林保护。实施一批重点河湖、湿地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扩大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成果,完善沱湖、滁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我省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