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无锡举行,专家学者“献智”沪苏浙皖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进长三角全域现代化

20210528期来自:安徽日报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六大关键词

2020年11月在绩溪北站附近航拍的合福高铁与杭黄高铁并行段。本报记者 吴文兵 摄

5月27日上午,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走在现代化前列”主题,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主要领导、智库专家、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共话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长三角全域现代化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独到的观点、详实的数据、务实的建议,赢得场下阵阵掌声。

当前,“新发展格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词。长三角一体化如何扣住“新发展格局”这个关键点?杨伟民认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大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必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巨大作用。

“格局、循环、开放、整体、构建、系统”,杨伟民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六大关键词。

从“格局”上看,杨伟民认为,我们要构建的是适应新发展阶段,不需要非常态化的财政货币政策就能实现经济内生发展,就可以实现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的增长速度的格局。

在杨伟民看来,“循环”,是要畅通生产、分配、支出以及生产与生产、生产与分配、分配与支出、支出与生产之间的循环,构建出循环畅通、经济发展壮大的格局;“开放”是要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继续当好“世界工厂”,还要当上“世界市场”;“整体”是就我国一百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而言,每一个地区、行业、企业本来就是全国发展格局当中的一部分。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主动作为,而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如果不努力,这个新格局是不会形成的。”杨伟民表示,“怎么构建”关键在改革,政府要推动对形成原有格局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 “系统”,他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扩大内需,但这不等于不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反,需要持续深化。

杨伟民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几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供需体系的韧性;其次,要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而不是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再次,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此外,要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在技术进步中的比重,加快“卡脖子”技术的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杨伟民还认为,提高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集聚能力,缩小经济集中度与人口集中度差距,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畅通性,对于长三角地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发地区“后来居上”才能全域现代化

长三角后发地区怎样“后来居上”?长三角如何全域性推进现代化,实现均衡化发展?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所作《长三角全域一体化推进现代化的思路——兼论长三角区域后发展区域的现代化跨越》对此给出了思路。

“长三角区域内不平衡问题突出,不只是省际不平衡,省内不同地区也很不平衡。”洪银兴认为,长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绝不是指长三角的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是指长三角全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长三角区域实际上存在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要求先发和后发地区要一起实现现代化。

洪银兴回顾了改革开放史,他认为,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实际上是允许一部分先发地区先发展起来,改革措施先行先试。在此发展理念下形成的不平衡发展战略,符合当时我国国情,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根据木桶原理,整个区域的现代化进程由短板决定,没有全区域的现代化,区域一体化的目标就不算达到。”洪银兴认为,全域一体现代化是现实体现。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重点要转向后发展地区,后发展地区从现代化边缘走向中心,要求后发展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跨越。

后发地区怎么跨越追赶?洪银兴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洪银兴认为,首先,后发展地区先要补新型工业化的短板,从工业化起步,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其次,要“补城镇化的课”,破解“城市少、城市小、城市功能弱,集聚不了发展要素”的问题,推动城市现代化;再次,要补农业现代化短板,破解经营农业的人力资本缺乏问题。

“发展信息化,对于后发地区也至关重要。信息化没有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之分。”洪银兴认为,后发地区要在信息化上实现跨越,直接瞄准国际前沿信息化技术,发展现代信息产业,为各个产业提供更高级的信息化基础服务。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