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评论

紧扣两个“关键词”落好三颗“关键子”

20210525期来自:安徽日报

吴林红

“长三角,就是快!”各地发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后,主流媒体发出这样的惊叹。观察人士发现,沪苏浙皖不仅经济增长速度快,而且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实践表明,进入新发展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的使命,为“新阶段建设什么样的长三角、怎样建设更高质量的长三角”指明了方向。

“风起长三角,遇见大未来”。从宏观上看,党中央已在战略上布好局,长三角要在关键处落好子,才能共同下好一体化发展这盘棋。对安徽来说,要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落好难点突破、区块链接、一体联动三颗“关键子”,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

紧扣两个“关键词”。对长三角区域尤其是安徽来说,一体化和高质量是辩证统一的,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区域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从传统行政区经济走向现代功能区经济,才能充分释放更大区域创新创造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既要提升核心区域高质量发展能级,又要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逐步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路就是安徽高质量发展之路。

落好三颗“关键子”。抓住“关键处”,是落好“关键子”的前提。安徽与沪苏浙全面对接,必须坚持点、线、面同步发力,实现精准、等高、全域对接。皖北地区发展、五个区块链接、全域一体联动,正是三个“关键处”。

聚焦难点突破。对长三角全域来说,安徽是欠发达区域;对安徽全省来说,皖北则是欠发达地区。没有皖北的跨越式追赶,就没有安徽的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会留下短板。要把支持皖北发展作为全省发展的重中之重,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作为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皖北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既是承接沪苏浙等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又是优化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的有力抓手。对标“青吴嘉”一体化示范区、苏皖合作示范区、沪苏浙园区对外合作等经验做法,用足用好国家“24条”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产业承接转移合作机制,加快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抓实区块链接。“五个区块链接”是安徽等高对接沪苏浙的战略支点。只有推深做实这些链接,才能充分发挥撬动作用,推动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紧盯“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以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基础,梯次推进核心区、起步区、联动区合作建设,建立重大事项谋划、利益共享机制、开发者联盟等机制。紧盯“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共建,落实政策支持措施及工作方案。紧盯各类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共建,加快建设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紧盯各省辖市与沪苏浙相关市(区)结对共建,确保年底实现合作协议城区全覆盖。紧盯各市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城区对口合作,力求年内新达成一批合作协议。

推深一体联动。从“全面参与”迈向“深度融合”,安徽要与沪苏浙全域对接,以硬核“一体链”构筑发展新优势。不论省市县还是最基层,不论党员干部还是市场主体,都要自觉在长三角的坐标系中找准定位,敢于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志气,在一体化发展舞台上唱响“拿手好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取长补短,更要扬长补短。取人之长补我之短,学习借鉴沪苏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大创新、大手笔、大平台、大环境之长,努力克服我们少数地方思想不活、视野不宽、定位不高、办法不多、效果不佳之短,全面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扬我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安徽“左右逢源”双优势,扬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之长,补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对外开放能级不高等之短,更好实现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争当“上进生”“特长生”“优等生”。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