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埠走出的“南开之父”张伯苓

20210610期来自:天津日报

周持

南开系列学校的缔造者张伯苓先生自幼在宜兴埠温氏家馆读书,从小便有振兴国家的远大志向。1891年,15岁的张伯苓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航海,师从著名思想家严复先生,三年后,他以第一的成绩进入北洋水师舰队。1895年2月,作为实习生的张伯苓亲眼目睹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惨痛现实,满怀悲愤回到家乡,同年冬,娶宜兴埠安氏女为妻。1897年随后亲历日本将威海卫转租英国,“国帜三易”的国耻,他愤然从军队辞职。

1904年,在严修先生的引导和支持下,张伯苓先生逐渐树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在其后的30多年间,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重庆南开中学。随着南开系列学校做大做强,张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也在逐渐形成,而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爱国”二字。早在1916年时他就曾说:“何以为人?则第一当知爱国”。1935年,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他提出了著名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希望中国好吗?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南开种下了自强图存的新希望,点燃了师生的爱国斗志。在张伯苓先生爱国思想的影响下,南开中学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社会精英,新中国两位国家总理周恩来、温家宝毕业于南开中学。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对华北的侵略战争,于1937年7月28日发动对天津的袭击,史称“七二八事变”。张伯苓先生苦心经营的南开系列学校也在战火中惨遭荼毒,其中大学部的秀山堂、木斋图书馆、芝琴楼女生宿舍、单身男教员宿舍等被夷为平地,文物大钟被抢走熔做枪炮子弹;中学部的南楼、西楼被炸毁焚烧;小学部的教室楼也被炸毁。在得知此噩耗后,张伯苓先生坚定地说:“我深信中华民族是不会灭亡的,南开学校是为了救中国而产生,因为救中国而遭到强敌所嫉,因此被炸、被烧、被毁,这都是意料中的事。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一日,南开也必存在一日,我们继续地努力干吧!”

除了继续发展教育事业,张伯苓先生还尽己所能帮助迁移到大后方的“永、久、黄”(永利制碱公司、久大精盐公司、黄海化工研究所的合称)团体等民族工业企业。他将重庆南开学校的教学楼芝琴楼和几排宿舍借给“永、久、黄”团体用作宿舍,缓解了“永、久、黄”团体成员住宿紧张的问题。此举客观上使“永、久、黄”团体的技术人员可以居住稍微舒适一些,安心从事科研和生产工作,支援抗战。同时,在张伯苓先生的支持下,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张克忠教授等化工专家帮助永利碱厂在四川建立永利川厂,成为华西化工基地。

不仅是张伯苓先生本人为抗战无私奉献,张家其他人也积极参与抗战前线和后方的工作。其中张伯苓先生四子张锡祜作为空军飞行员参加抗战,在淞沪战役中飞机失事殉国。张伯苓先生得知后说:“我早就把他许给国家了,今日的事,早在意中,可惜他未能给国家立大功,这是遗憾!”

张伯苓先生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爱国者。西南联大毕业生,中科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申泮文教授曾归纳说:“南开精神之核心是高度的爱国主义。”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即将迎来建校百年之际看望师生时,动情地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张伯苓老校长的“爱国三问”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做出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贡献。

张伯苓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他的“爱国三问”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所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也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栋梁之才。进入新时代,国人更应继承和发扬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提高自身品德和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937年南开被炸后,在南京的校友开会讨论重建南开1946年6月,获美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张伯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