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绝雕凿小印钮

20210609期来自:天津日报

一方雅致玲珑的印章素来是文人雅士的挚爱。在印章的玩赏中,靓点离不开石料、篆刻和印钮,而三者之中最先入眼的非印钮莫属。

印钮,又叫“印首”。许慎《说文解字》释曰:“钮,印鼻也。”它是印章顶部艺术化的雕刻装饰。古人自印钮的孔洞处穿绳,随身系挂,便于携带印章。

二十世纪初,全国各地的书画研究会和印社很多,与书画文化如影随形的印钮雕刻,顺势成为极具市场需求的工艺门类。北方印钮雕刻技艺受文人书画、篆刻、刻竹等艺术形式的影响颇深。近代金石艺术大家金禹民就在那时开创了中国北方印石雕刻艺术新纪元。

在“丽观斋”古玩店,少年学徒金禹民对印钮、砚铭、刻竹情有独钟。心灵手巧的他悉心观摩,苦练雕工,后又得寿石工收入门墙,学习书法,篆刻,艺事大进。这一段从师经历,给金禹民的雕刻艺术生涯注入无尽的活力。他的作品具有苍劲、雄强、含蓄、简约、流畅等特点,受到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追捧。

许多泛黄的老报刊都曾刊登过有关金禹民制印钮的文章。《金禹民制印钮》见于1934年的《天津商报画刊》,《制印家金禹民先生及其作品》见于1940年《艺术与生活》,等等。可见金禹民彼时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造诣非凡的北方印钮雕刻名家,盛名远扬。

书画界名人、收藏大家争相订购金禹民的印钮作品。徐悲鸿、齐白石、启功、溥儒等社会名流与其多有往来,并赠书法题赞。

时光回溯百年,金禹民担纲北方印钮雕刻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津派书画名家孙奇峰在北平艺专学习期间,师从金禹民学习制印、制钮,传承印钮雕刻技艺的同时,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经典的“六法论”,使印钮作品另添新意,并将北方制钮工艺带到天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金玲师从孙奇峰学习国画、制印、制钮。由于张金玲在制钮方面天赋异禀,孙奇峰遂推举他去北京向金禹民学艺。在金禹民的悉心指导下,张金玲谙熟北方制钮工艺的精髓,技艺再次得以提升,成为北方印钮雕刻技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自1992年,李景洲服膺张金玲的印钮雕刻技艺,并于2015年正式拜张金玲为师,使北方印钮雕刻技艺代有传承。

印钮是石雕艺术的微缩表达。从一块普通的石头到一件绝佳印钮的诞生,是神思与巧手的契合,是艺术与技术的碰撞。

北方印钮雕刻技艺以叶腊石为主要材料,注重实用性,讲究俏色巧雕和因材施艺。题材则以彝鼎爵纹、吉祥瑞兽为主。如今,作为北方印钮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的李景州和前辈们一样,带着痴迷与坚守,孜孜以求。

李景洲进了石料市场,在琳琅满目的石材中搜寻“意中石”,靠的是眼缘儿,只要看对了眼儿,不管是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还是昌化石,势必要买走。

若是笃定了要雕刻哪一块石头,首先是相石。李景洲眼观它的大小、色泽和纹路,认真揣摩适合的图案题材。一块深紫色带黄斑的印料,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出“疏枝腊梅”的图景。构图在脑海中酝酿成熟,李景洲会立即起笔在石料勾画图稿,然后进入雕刻环节。

印钮雕刻的表现形式分为圆雕、平雕、浮雕和透雕,选择哪一种要依设计而论。雕刻环节又分“坯、切、削、光、游”五步。李景洲首先运用平口刀、圆口刀,以掘、扼、推、捻等刀法,雕刻出轮廓,勾勒出局部;待作品图形初具端倪,换以拨刀、尖刀等,或拨、削,或刻、划,进行细节雕琢,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意象生动的艺术效果;而后以细磨的拨刀、开丝刀,运用“游”的刀法精细修整刀痕。最后,光活上蜡,一件作品才算大功告成。

人说,百年的石头会开花。北方印钮雕刻技艺就是非遗文化中盛开的奇葩。李景洲期盼这一传承百年的美丽“花朵”能够不断地发扬光大。 刘畅 文并图

感谢和平区文联对本栏目的支持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