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双福

在部队演出不辞辛苦教年轻学生不嫌麻烦

20210609期来自:天津日报

记者:您是在部队文工团成长起来的演员,刚去部队时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吗?

王双福:1973年我参军入伍到总后文工团。除了完成演出任务,还创作了近百段快板和相声。记得有一次在政协礼堂演出,第一个节目是张振富、耿连凤的二重唱,第二个是西城假人摔跤,我是第三个上场演出。唱完之后观众掌声不断,我返场唱了一段《蛐蛐蝈蝈吹牛皮》,观众还要听,又唱了一段《小板凳》,还不行,又唱了一段《禁烟歌》,连返三场。下场后在后台,侯宝林先生搂着我的脖子:“小子!太好了,不愧是将门虎子!”那场演出压轴的是高元均大爷,他可是个大人物。在中国曲艺界,按国家工资标准定,就高元均和侯宝林在当时是国家一级演员。当时高大爷的体格已经不太好了,可他看我连返三场,也来劲头了,唱完第一段又返场唱了个《巧捉马振华》。这可要命了,返场这段比之前那大段还多了十分钟。转天,我到高大爷家去看他,大娘不乐意了:“你打算把你大爷累趴下啊?你在前边这么一折腾,他后边也想来三个,幸亏他没演三个,要真演三个就挺啦!就得找担架啦!”高大爷却说:“他那样做是对的。”这就是一位长辈的心态,总恨不得让晚辈展现自己。

记者:在部队文工团演出辛苦吗?

王双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去兵站部慰问演出,从青海到拉萨,沿途兵站部条件恶劣,比如下大雪,外边大下,屋里小下,大衣都冻成冰坨子了。风沙也大,有一次我们正在帐篷里吃饭,一阵风沙过来,把帐篷给吹走了,我们赶紧把大衣顶在脑袋上。可是白米饭变成了黄米饭,全是沙子,只能从底下掏着吃。战士们住的都是窝棚,在地上挖个坑睡觉。看到战士们这个样子,别说演一场,演十场都得干,再苦也不能怕苦!在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山顶为战士演出,演完战士们的掌声惊天动地,一阵盖过一阵,要求我多唱几段。我唱完一段又一段,严重缺氧,领导劝我不要再唱了,可战士们的热情感染着我,我说:“为这些战士们演出,就是累吐血也值得!”

记者:您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歌词的传承人,大多数观众是从相声里面了解的太平歌词,您怎么理解这门艺术?

王双福:太平歌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过去老先生们基本上都会唱几句,“画锅撂地”的时候唱一段,能吸引观众。有人不了解太平歌词,以为一个上句、一个下句就完了,其实这里边有很多的技巧,陈韵、躲得句、楼上楼、接龙、连环句,都是太平歌词里的讲究,需要师父的传授。所谓“砍的不如镟的圆,听的不如学的全”,这种艺术靠的就是口传心授。作为“非遗”传承人,好多学生找我来学习,全国各地的都有,教的时候我特别细心,也不怕麻烦,会的人多,才能流传下去。

马三立与王双福(右)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