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发展迈向高端

20210602期来自:天津日报

坚持“创新南开”定位,领跑创新发展

南开区曾经是天津重要的工业制造基地,全国第一台汽油机、第一台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第一块手表等新中国多个“第一”都诞生在这里,创造了很多津门荣耀,如今西部片区的老工业基地仍是南开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进入新时代,南开区积极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主动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十三五”期间引进北京企业893家,中铁建、中铁物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智能科技、信创、数字经济等产业,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进华来科技、微医集团、融易算等新动能企业,打造“研发基地+管理总部”的发展模式,为“一基地三区”建设和“制造业立市”贡献南开之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照一流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树立该办的事痛快办的服务意识,搭建“解‘南’题、‘开’心办”平台,确定19项具体工作任务和86项工作举措,以“事不隔夜、马上就办”的精神,解决企业群众实际问题,让南开区真正成为企业成长壮大的沃土。

南开区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和37家国家级、市级科研院所,这是南开最为亮眼的金色名片。南开区坚持树牢“服务高校院所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把与高校协同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成立区政府协同创新办公室,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载体共建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两所大学合作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与南开大学共同成立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持续完善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启航智能科技大厦、新动能引育中心硬科技创新基地等一批优质载体,建设博士创业园,引进领碳科技、钧晟科技、南大灵机等高科技创新创业团队32个,很多科技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制定“创新南开”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雏鹰、瞪羚、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形成科技型企业梯度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底,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1家,数量位居中心城区首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2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首位,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支点作用不断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事情放心上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南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把近8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倾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每年推出20项民心工程,“十三五”期间建成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2255套、公租房1970套,完成21.07万平方米的棚改任务,提升改造184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深入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开设188个老人家食堂,建成41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达到8676张。下大力量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共增加学位17000余个,学前学位短板全部补齐。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区”。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体制机制创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部达标,100个“飞地”点位实现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全覆盖,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以坚决有力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推动疫苗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时代奥城社区党委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南开区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情况“回头看”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整治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和好人主义,狠抓中央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让年长干部有归宿、中年干部有舞台、年轻干部有希望。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年”工作,深入开展“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以树立高标准、提气凝神见事功为主线,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让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靠边”“下课”“歇菜”。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让新风正气充盈南开大地。

建党百年,南开正青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南开”目标不放松,南开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新篇章正在绘就。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