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伟大的奋斗故事

20210601期来自:天津日报

些年来,我为少年儿童创作了不少科学家和先锋、英雄人物的非虚构的传记故事。比如我和一些画家合作创作的“科学家的故事”图画书,包括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郭永怀、陈景润、黄旭华、屠呦呦、袁隆平、黄大年10位科学家;为“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创作了《李四光:探寻宝藏的人》《钱学森:月亮上的环形山》《屠呦呦:改变世界的中国小草》《林俊德:铸造核盾的马兰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的老英雄》等;还有《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以及以真实人物和事件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天狼星下》《远山灯火》《爷爷的苹果园》等。

有的小读者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写一些幻想类的、轻松好玩的童话故事,而写这样一些真实的人物故事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很愿意借这个机会,分享一点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创作体会。

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还有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推荐的图书,大都是虚构类的儿童文学,尤其以小说、童话居多。我发现,当孩子们的儿童文学阅读量越来越大,成人们的推荐书目也往往总是偏重在这方面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什么问题呢?就是孩子们的阅读范围、阅读视野、阅读口味,越来越狭窄、单调和浅显化了。好比说,孩子们每天的饮食,需要搭配各种各样的东西,不仅需要吃各种水果,还要吃米饭、馒头、鸡鸭鱼肉、牛奶、面包、鸡蛋、坚果和各种蔬菜,这样才能营养丰富和均衡。

童年的阅读也是这样。我有一个比喻: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是指那些虚构的

小说和童话,就像是新鲜水果,可口、好吃,也应该吃一些。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水果的营养价值,更不能借着强调水果如何如何重要,而把水果当成了唯一的、甚至可以取代其他营养的食物。孩子们不能每天只靠吃水果来长身体。除了小说、童话这些虚构的儿童文学,我们还需要阅读科学、历史、哲学、地理、英雄人物、艺术、航天、博物馆……各类故事和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的传记故事。在我心目中,这些非虚构的、纪实的、具有科学和人文“硬核”的故事,都属于“坚果”类的童书。

虚构的小说、童话故事,还有抒情的诗歌,要不要阅读?当然要阅读。但是,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相信童话”的情怀,同时也要培养孩子们敢于“怀疑童话、质疑童话”的精神。要知道,世界并不全是玫瑰色的,童话和诗歌也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有时候还必须依靠理性、智慧和健全的心智来认识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

如果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太单一、太狭窄,读了太多的虚构作品,头脑里可能充满了虚无缥缈的、幻想与想象的东西,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认识、关注、发现、思索以及精准地去描述它、把握它的能力,他的内心世界可能会过于情绪化和文学化,思辨能力和理性的、逻辑性的分析能力也将是欠缺的,缺少本应该具备的理性、智慧和精确的洞察力。更严重一点说,他的“精神骨骼”会发育得不健全,内心世界也不够强大。我认为,导致一些孩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阅读的营养不够丰富和均衡,吃的“水果”太多,吸收的“坚果”营养太少了。所以我一直认为,当下的孩子需要“水果”,更需要“坚果”。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