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故事

20210527期来自:天津日报

赵殿奎

袁隆平院士去世了,举国上下无不哀悼这位“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无不为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而折服。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盘中之餐,粒粒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作为一个已经荣升“八零后”的退休老教育工作者,我又想起小时候我爷爷讲的“一粒米”的故事。我们祖祖辈辈种粮吃粮,爱粮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爷爷教育我要爱粮如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

我生在农村,我家是个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吃饭时,老人小孩儿在里屋炕上放一张桌子,其他人在外屋放一张桌子。吃的饭,不像现在的馒头米饭。馒头米饭只有好年景过年时才能吃上。赶上灾荒之年,过年都吃不上馒头米饭。平常能吃。不掺野菜的净面儿玉米、高粱饽饽就不错了。要是遇到旱涝年头就得吃糠咽菜,那日子苦不堪言。因此,从小儿大人们言传身教,让我们爱惜粮食,不能浪费。

有一次,我们吃剩玉米面儿饼子。剩饼子一熥就变成特别松散,一咬就掉渣。我咬一口掉在桌子上几个饽饽渣儿,坐在我旁边儿的奶奶用手指一个渣儿一个渣儿捡起来放到嘴里,爷爷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到晚上睡觉时,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过去有个有钱的人吃饭特别挑剔。吃饭不对口味儿随手倒掉。有一回他家请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命,算命先生问清他生辰八字儿。右手掐指一算,忽然一惊,说不好!又吞吞吐吐,不敢说。有钱人问到底怎么了?算命先生说我不敢说。有钱人说但说无妨。那算命先生说,既如此,我就直说了。您的大寿只有50岁。谁不想多活几年,那有钱人问算命先生有何办法可以延寿?算命先生说,方法是有,你今后要注意节俭,不要浪费粮食,也许可以延寿。这个有钱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吃饭节俭,不浪费粮食。有回上茅厕,看见茅厕砖上有一个饭粒儿,他毫不犹豫捡起来放到嘴里吃了下去。话说转眼这个有钱人就到了50岁。他提前准备好棺木就等死。可50岁生日过了,他没事。就把那个算命先生找来,问他怎么回事儿?算命先生说你的寿命就是50岁,你痛改前非,注意节俭,不浪费粮食,还在茅厕砖上捡起一颗饭粒儿,阎王又延长了你十年寿,所以你50岁没死。

我那时候很小,有很多事儿不懂,长大后我才明白,算命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算命先生听话听音儿,顺杆儿爬,两头堵。什么生死祸福、阎王延寿都是他编的骗人的鬼话。我爷爷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他讲的这个故事绝不是他编的,他没有这个本事。是我们民间口头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因此不用较真儿,是不是有这回事儿。我知道爷爷讲这个故事的良苦用心是教育我要爱惜粮食。在家庭教育影响下,我养成了勤劳节俭、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吃饭时,饭粒儿无论掉在桌上还是地上,我都会捡起来吃掉,有人说我不注意卫生,有人笑我穷气,我都不以为然,在我心中,粮食就是生命。现在有些年轻人大手大脚,不注意节俭。有的老人忘记了过去挨饿。赶时髦跟时尚,烧饼咬一口,不想吃就扔了;饭菜吃剩下倒了;饭馆吃不下吃不了的饭菜不打包,站起来就走了等等,看了让人心痛。没挨过饿的人,不知粮食的宝贵。生活富裕了,有钱了,扔个烧饼不就一块钱吗,不当回事儿,其实这些人只知道粮食的价格,不懂得粮食的价值。当你饥饿难忍、生命垂危的时候,烧饼可以充饥,可以挽救你的生命,而金钱却不能当饭吃。还有的人铺张浪费粮食,是他们不知道粮食生产的辛苦。虽然唐朝李绅的《悯农》诗家喻户晓,许多人都学过、背过,但没有体验过。我教中学时曾到农村教改半年。所谓教改,就是到农村向农民学习,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对老师改造世界观有益。那年六月下旬,太阳高照,天气又闷又热,我们同社员一起去给玉米锄三遍。这时玉米长到一人多高,玉米叶子又宽又厚,边缘长得像锯齿儿,必须穿长袖裤褂去锄地,那时各家都没有空调、电扇,大人小孩儿拿着蒲扇,坐在街上的槐树下,不停的扇扇子还满脸汗水,我们钻进玉米垄中除草、培土,从地这头儿进去,到地那头儿出来,个个像从水里钻出来似的,那时才体会“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有这种体味,才真正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能浪费。

吃穿住行是人生存的四大要素,吃是第一位的,供人吃的东西很多,粮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爱惜粮食,无论多么富有,都不能浪费。我们要永远怀念袁隆平院士。永远记住他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做的毕生的努力。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