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百年名人

革命先驱:宋毅

20210527期来自:天津日报

宋毅(1922—2000),原名宋崇俊,河北省任丘县人,少年时代投身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任丘县七区城工委员,天津县四区城工委员、区委书记,津武县六区区委书记,天津县八区、二区区委书记,天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北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北郊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革委会副主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2年12月离休。2000年3月24日辞世,享年78岁。

宋毅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5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病故。他只读了4年私塾,便和哥哥姐姐一起干农活维持度日。

“七七”事变后,16岁的宋毅参加抗日游击武装,站岗、送信,烧毁日军大桥,发动群众挖地道,将各家地道连网,一直挖到敌人炮楼附近。冀中地区有名的地道战,就是从他的家乡开始的。他和区小队、民兵一起端炮楼、打鬼子、除汉奸,每次都冲在前面,人称“宋大胆”。汉奸队圈定他为12名重点人物之一,曾多次设计抓捕他,但每次他都幸运脱险。为便于隐蔽活动,他改名为宋毅。

宋毅受中共冀中区委指派,进驻北辰境内,在北运河沿岸和双口、安光、三河头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发展党员,建立村党支部、农会、民兵等革命政权。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县大队和区小队,并组建一支70多人的民兵队伍,配合县大队攻打双街壮丁队和汉沟敌车站,炸毁平津铁路,被县委称为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一支革命队伍。

1946年9月,宋毅带领区小队战士在张湾一带京津大道旁设伏,正逢一辆美国吉普车开来,他立即将汽车轮胎打破,并打伤车上的美国兵。驻扎在杨村的国民党军队听到枪声立即由北向南开来;驻扎在双街、北仓的伪军由南向北跑来。宋毅朝他们两边各打几枪后躲了起来,国民党军和伪军就对打起来,持续两个多小时,天津市内还开来两辆坦克参战。直到国民党军吹起冲锋号,伪军才知是场误会,弄得哭笑不得,又怕回去不好交代,便朝路东胡乱开了几炮就算结束战斗。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宋毅任天津县八区区委书记。他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改革40天运动,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取得显著成绩。

1962年,宋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分管人事行政、农林水利、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村镇企业、劳动民政等工作,经常吃住在机关,不分昼夜地工作。

1968年,他兼任农林水利局革委会主任,走遍全区所有乡村,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与农民和技术人员交流,听取意见建议。他与相关部门共同筹划建造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成郎园引河和小淀引河900立方米流量的3个机组排灌泵站,成为当时全区流量最大的泵站。他和技术人员多次考察研究、敲定挖掘永定新河建设方案,和机关干部、民工群众一起挖河、抬土、推车,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解决居民吃菜难问题,他发展蔬菜生产,开发新品种,在吴嘴村和白庙村建立大白菜和芹菜生产基地。

在干部群众和工作人员眼中,宋毅不苟言笑,但又平易近人,关爱年轻同志,和他们交流思想,勉励他们多学习文化知识,多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磨练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和经验,为北郊区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1982年,宋毅离休后,任区委区政府咨询组成员和区人大常委会老干部党小组组长,仍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北辰发展建设,为区委区政府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党的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