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20210526期来自:天津日报

“滨城”已建成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五大开发区成为“滨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夯实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连连加码的教育、医疗、文化及民生事业投入,城市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站在新起点,整装再出发。

滨海新区传承“滨城”基因,拼出“滨城”血性,弘扬滨海奋斗精神,展现滨海之为,建设经济实力强劲、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化程度领先的现代化新城。

滨海新区钟爱绿色,倾注热情构建“一屏、一带、三湿地、五廊道”生态格局、双城绿色生态屏障、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依托“津城”“滨城”之间736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区,打造津沽绿谷,严控建设用地向西蔓延;加强陆海生态统筹,优化海岸线功能,综合开展岸线整治修复;严守150平方公里的汉沽盐田、150平方公里的塘沽盐田和348.87平方公里的北大港湿地,建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湾,让亲海近海之美触手可及。

借助世界智能大会的东风,滨海新区迎着智慧之光、延伸智慧触角,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智能科技企业、建设智慧设施项目、塑造智能应用场景,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上做文章:研究智慧之城新内涵、探寻智慧之城新境界、抢抓智慧之城新机遇,扩大智慧城市“朋友圈”、搭建智能生活“样板间”,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释放强劲动力,构建新时代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改革开放创新是“滨城”的“根”与“魂”。在经年累月的探索中,滨海新区不遗余力地筑巢引凤,成立信创、海洋装备、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生物制造、氢能等实体经济产业(人才)联盟,科普、科技创新等服务性产业(人才)联盟,实现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如今,联盟已成为党管人才、共同缔造、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政府放权赋能、产才高效融合、产教协同攻坚、金融助力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产业人才生态初具规模,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创新竞进、蓬勃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滨海新区深谙其道,从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入手,为企业提供“专家+管家”服务,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实现“滨海事滨海办”;深化“一制三化”改革,使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全国首创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率先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实施“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平安工程”,为美丽“滨城”赋能加力。

如今,一座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初露峥嵘,迎来新的黄金上升期。

面向“十四五”,滨海新区勇立潮头,拿出融入“滨城”血脉的奋斗精神,锚定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五大战略”和民生福祉、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000家;形成7个千亿级产值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500亿元,天津港在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进入前20名。

一幅令人憧憬的宏伟蓝图正在“滨城”徐徐展开……

筑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