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建全国一流种质资源库

满足未来5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战略需求

20210525期来自:天津日报

南开天大两学子荣获王大珩光学奖

项目建成后总体库存量预期可达40万份,近期种质贮存量可达25万份,可拓展种质贮存量15万份,能满足我市种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重大需求。

本报讯(记者陈忠权)为加大对具有天津特色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为选育优良品种打下坚实基础,我市正在规划兴建全国一流种质资源库,满足未来50年天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战略需求。

我市种质资源库位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种质资源库、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评公共平台、种质信息共享平台、配套用房等;还将购置并安装全自动化库存设施、低温除湿机、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等所需设备。

我市种质资源库总体定位是:集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于一体,建成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全国一流种质资源库。项目建成后总体库存量预期可达40万份,近期种质贮存量可达25万份,可拓展种质贮存量15万份,能满足我市种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重大需求,为我市黄瓜、花椰菜、杂交粳稻、优质小站稻及强筋春小麦等现代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技术支撑。

据专家介绍,种质资源是生命延续和种族繁衍的保证,种质库为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种质资源库保护,一般种质资源贮存年限只有5—10年,将会让大量珍贵种质资源丧失活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制约农作物种业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姜凝)我国光学领域的“重量级”社会奖项——第十七届王大珩光学奖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南开大学夏士齐、天津大学李校博脱颖而出,获得此奖。

夏士齐是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拓扑光子学方面的研究,在实验上开创性地使用逐点写入的方式构建波导结构,实验方法的创新促进了平带、拓扑光子晶格、非线性非厄米光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李校博博士主要从事偏振测量和光学成像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首次系统、完善地研究了基于偏振相机的全偏振参数测量优化问题,提出了可兼顾测量精度和成像分辨率的最优策略,通过将计算机视觉和物理模型相结合,实现了水下超视距清晰成像。

“乳影益行·乳腺癌早诊”

公益项目在津启动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