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举办

矢志不移推动基础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519期来自:中国教育报

以定力和决心夯实基础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奋斗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

当前,北外已经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北外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位居全国榜首。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北外的语言学、现代语言两门学科再次进入全球前100强,居国内同类院校之首。

“北外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高水平、综合性、世界一流的外国语大学,要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党建工作高质量、立德树人高质量、科研服务高质量、教育治理高质量、国际交往高质量。要在办好本校事情的同时,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引领全国外语界不断砥砺前行。”王定华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如何适应新征程,顺应新局面?如何认识我们所处的新阶段,如何用新理念来指导,如何开创新格局?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和与会者分享了他对“十四五”教育发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认识。

“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将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选择,从而推动形成中国教育的新格局。”在张志勇看来,未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新格局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格局,三是中小学育人方式变革新格局,四是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五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六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七是大中小城市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八是东中西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九是经济社会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十是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新格局。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曾参与改革开放以来多项重大纲领性文件的研讨和起草工作。作为在教育体制改革与宏观教育政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等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他带领与会者从政策话语出发,解读“建设教育强国”在党的十九大以来政策文件中的具体演进过程。

“如果说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全国教育大会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了总体安排,那么,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今年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确立为时代主题。”杨银付提示基础教育工作者注意,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我国颁布了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领域的系列文件,完成了基础教育政策的系统设计,标志着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

“这些文件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改革’。”杨银付着眼“改革”二字,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体制改革等4个方面,和与会者分享了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的认识。

作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持方,中国教育学会多位专家莅临指导,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解疑释惑、加油鼓劲。

“所有改革发展的基点,都要依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教育家并不遥远,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家就是我们大家!”杨银付倡议,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携手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是新中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建会40多年来,已发展为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能力的教育学术组织,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次论坛透露,2021年6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即将成立。分会挂靠北京外国语大学,由王定华担任理事长,将致力于国际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

从新起点以新理念新作为开启基础外语教育改革

“站在新起点,基础外语教育如何以新理念培养时代新人,是每一个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次论坛上,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梅德明抛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

“就英语学科而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时代新人。”梅德明强调,要实现上述目标,师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进爱国主义情怀,恰当地学习并掌握知识技能。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使他们得以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走向未来、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省教科院副院长董洪丹的报告提出了一个在人们看来几乎无法回答的问题——在没有英语师资的情况下,如何在民族地区的小学开好英语课?

这个问题背后,是一项始于2016年、由北外作为重要参与方、以外研社出版的英语分级读本为依托的群文阅读实验。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国际理解。选文通过大量增加中国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将爱国主义教育渗入英语学科教学,从而防止西方意识形态的倒灌,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面育人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融入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从而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曾是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痛点。”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武和平从为什么讲中国故事、何为中国故事、怎样讲中国故事三个问题出发,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

在武和平看来,当前基础外语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带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人民的奋斗圆梦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共赢故事。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评价。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韩宝成围绕广大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三大重要问题进行了阐释:是什么——基础外语测评的现状与问题、做什么——基础外语测评改革的要求、怎么做——如何结合基础外语测评的发展趋势,做好课堂教学、学业水平考试以及中高考的备考工作。

任何教学改革都要面向未来。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华指出,未来的教育生态是一种特别典型的“融合大教育生态”,教与学方式走向互联互通。在他看来,围绕这一体系,基础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教育治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进行重构。

融合国际理念共建中国特色基础外语教育共同体

“本次论坛的主题——融合国际理念的中国特色基础外语教育,既充分强调了外语教育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属性,突出了外语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鲜明特征,又明确指出了我们所共同追求的基础外语教育发展不是单纯的外语教育发展,而是基于中国实践、承载中国智慧并打上了深厚的中国特色烙印的基础外语教育发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看来,国际理念和中国特色的融合创新,呼应了外研社一直以来做“最中国的国际出版社”“最国际的中国出版社”的初心与使命。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既是一个崭新的论坛,也承我国外语课程改革的历史积淀而来。2002年外研社组织首届“全国《英语》(新标准)教学研讨会”至今,已历经二十载岁月。

过去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20年,也是中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探索并进的20年。2001年,沐浴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外研社《英语》(新标准)教材问世,真正实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的英语教材“一条龙”的构想。凭借其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等鲜明特色,教材出版之初即受到各地师生的欢迎,推动了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发展。

“《英语》(新标准)教材按照中国课程标准编写,充分考虑了中外文化背景差异。我们为能与外研社携手共创历史心存感激,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外方合作伙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Jacobs)高度肯定新标准英语项目。

多年来,外研社始终坚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建设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从而使得《英语》(新标准)这套经典的基础英语教材,随着新时代的进程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迄今,《英语》(新标准)教材已累计销售超过7亿册,惠及数亿青少年的英语学习。

2011年,外研社根据修订版义教课标,对新标准小学和初中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2018年,历经5年精心打磨的《英语》(新标准)教材高中修订版,凭借优异的质量,通过了教材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定,获得高度评价。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份选用《英语》(新标准)教材高中修订版。2021年,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即将发布,教材修订的新征程也已经开启。

《英语》(新标准)教材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教材本身。外研社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研发优质产品,完善服务生态,为基础教育阶段教与学提供系统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多年来,外研社秉持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宗旨,累计免费培训中小学外语教师近百万人次。同时,围绕基础外语教育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外研社还组织了一系列科研课题,给教师们搭建了专业提升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推动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创新、支持我国基础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论坛还进行了《英语》(新标准)教材出版20周年专题活动,发布了“2020中国外语教材发展报告”、“2020中国K-12英语阅读教育行业研究报告”、“2020英语教学与测评年度报告”、外研社基础学段立体化数字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启动了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及外研社“新标准公益基金”项目。

“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外研社将坚守出版,发展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王芳透露,“十四五”期间,外研社将以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为指引,进一步拓展数字业务、国际业务,加强教材、阅读、测评、学术4个体系的建设,持续优化基础教育阶段集“教、学、测、评、研”于一体的服务闭环和教育生态。

在本次论坛的尾声,王芳发出倡议,希望与关心支持基础外语教育的同仁一起,共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共同体。

这一共同体主要包含3个层面。一是学校发展共同体。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充分发挥北外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团结专家学者,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划、办学模式和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组织和支持共同体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国际组织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是教师发展共同体。立足北外语言学科的学术优势,汇聚国内国际外语教学领域的专家智库,通过紧跟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实践的科研课题、高端教育教学研讨会,通过各类师资培训、教学指导、教学观摩、互动研讨以及优秀教学成果展评等活动,通过鼓励教研员及一线教师著述、刊发论文等,构筑人才成长“高速路”,打造教师队伍“启明星”。

三是学生发展共同体。引导学生感悟中国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全球视野,提升国际理解。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良好的学校土壤,需要优秀的园丁指导,更需要扎实的成长实践。通过搭建专业活动平台,打造优质活动品牌,制定学生活动标准,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综合实践,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这一共同体是融合国际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体,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的共同体,是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共同体。”面向未来,王芳饱含希望地说,“我们期待以更加专业的学术引领、更加智能的数字生态、更加全面的服务方案以及更加人本的外研精神,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时代的新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 王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所有人来说,这已然成为一个无须争辩的事实。

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加快重构,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从而更好地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又该以怎样的行动切实推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在全局与变局中把握未来基础教育的定位和方向

“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因应发展变化,静观其变,沉着应变,主动求变,有所不变,树立底线思维,形成机遇意识,发挥教育优势,妥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开宗明义。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发生深刻变革。”王定华说。成为北外党委书记之前,王定华曾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深耕多年,长期参与国家教育政策制定,大力提倡学校品质提升,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懈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资深的基础教育专家。他建议与会者要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式以及课程设置、教育手段和即将到来的重大变化,保持清醒的认识与积极的关注。

“全世界有198个国家和35个地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差别很大,不能信手拿来奉若至宝。”王定华指出,在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需要了解国际基础教育的态势,以作参考借鉴,同时要把注意力放在了解国际基础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前进方向上。

“我们要胸怀世界,把握全局,提高站位,环顾左右,深入分析,准确研判。立足‘十四五’,着眼2035年,干好每一年。只有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才能继往开来。”结合多年来对国际基础教育的研究心得,王定华总结了国际基础教育的八大特征与方向,即强调打好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全面发展、呼唤优质教师、实行学科综合、允许适度选择、妥用信息技术与增加国际合作。

“中国基础教育具有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同时又与国际基础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频同振。”王定华指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中国教育工作者关注世界基础教育动态之时,也正接受着来自世界关注的目光。

在王定华看来,面对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大形势,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中央要求,落实中央部署,积极配合国家的整体对外开放战略。

王定华以北外的发展为例,充分说明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对于办学育人的支撑作用。北外秉持延安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共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目前已开齐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其中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我国覆盖面较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论坛现场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