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召开座谈会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龚金星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20210517期来自:阿克苏日报

追溯南水北调的历史,要从1952年讲起。

那一年深秋,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在研究黄河水涨上去怎么办、没水了怎么办等问题时,他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次年2月19日,春寒料峭。毛主席从武汉登船,顺江东去南京。船上,他再次提到这个话题。

14日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这段历史,感慨道:“毛主席这个伟大而浪漫的畅想,是有科学根据的。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位置,治国先治水。”

坝怎么建、闸如何修、渠往哪开、水怎么流?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行动起来了。一代代研究论证、推敲方案,一次次跋山涉水、实地勘探。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出炉,“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落地。

“这一格局是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

“我们国家的水系分布是东西向的。‘四横’,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水系,基本是天然形成的。‘三纵’,东、中、西3条调水线路,是工程性的。”

2002年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分别于2013年、2014年主体工程建成通水。

碧水北送,扬波千重;长河泱泱,利泽万方。中国的发展格局由此掀开了新篇章。 (下转五版)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