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记者穿过株洲……

20210611期来自:湖南日报

6月6日,记者穿过株洲市区繁华的街道,在芦淞区解放街(原中正街)找到株洲转兵旧址。人行道斑驳的树荫下,一块黑色大理石碑,诉说着91年前中国革命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特写·株洲】

1930年,在“立三路线”影响下,中共中央制定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城市暴动和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8月23日,红一方面军向长沙发动第二次进攻。敌强我弱,强攻失利,腹背受敌,毛泽东、朱德果断撤围长沙,转移到萍乡、株洲。

“今后还打不打大城市?”“红军往哪里撤?如何撤?”9月13日下午,在株洲中正街协丰长绸布店木板楼上,毛泽东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

“我们这次打长沙,消灭敌人5个团,那都是在敌人的工事以外消灭的。工事以内的敌人我们打了半个月,根本无法消灭,我们自己反而伤亡了几千人。因此,以我们目前的装备去打大城市,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毛泽东、朱德力排众议,作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决定,当晚发出《红一方面军攻取吉安的命令》。

【画外音】

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吴志平说,这次会议标志着党和红军迈出了自觉抵制与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第一步,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写道:“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

【担当·自我革命】

芦淞区解放街位于湘江边,顺江而下10公里,是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后的清水塘,一个崭新的生态科技新城正拔地而起。

审时度势、善于纠偏,壮士断腕、自我革命,从“株洲转兵”汲取精神养分,近年来,株洲坚决打赢清水塘搬迁改造攻坚战。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重点建设的八大工业基地之一,株洲在清水塘陆续布局数百家冶炼、化工厂,曾创造160多项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一度占株洲的30%以上。

清水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使命与荣光,却也沉积了数十年污染与落后产能。本世纪初,株洲被拖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当“株洲之光”成为“株洲之痛”,株洲决策层痛定思痛,进行了一场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200多名党员干部常驻一线、挂图作战,关停搬迁261家企业,妥善安置3万职工、3万居民。

清水塘迎来脱胎换骨,昔日的“五彩河”霞湾港焕然一新,水清岸绿;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入使用;绿地生态智慧科技城、三一能源装备园建设正酣;轨道交通产业、清水塘转型产业、口岸物流产业、新能源汽车动力产业等产业链相继铺开。

清水塘老工业区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株洲智慧、打造了株洲样板,也让株洲看到了城市转型升级的壮阔前景。

2013年以来,株洲顺势而为,向冶炼、水泥、煤矿、烟花爆竹等污染落后产能宣战,累计关闭企业2000多家,直接削减工业产值700多亿元。

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株洲吹响冲锋号。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构建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优势产业为引擎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加持”新动能,发展高质量。今年一季度,株洲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2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史沫特莱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