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矿部旧址,即现在的……

20210608期来自:湖南日报

711矿部旧址,即现在的华湘社区管委会办公点。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郑安平领着记者参观711功勋铀矿展厅,1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稿、一件件实物“讲述”着711矿人隐姓埋名、艰苦奋斗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勇气,毅然决定抗美援朝。”711功勋铀矿展厅讲解员谭晓云,向记者娓娓道来该矿的来龙去脉: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取得抗美援朝决定性的胜利。不甘心战场上失败的侵略者,多次发出核战争的威胁。面对敌人的核威胁、核讹诈,党中央下定决心要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要造原子弹谈何容易!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开启了我国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艰巨而伟大的秘密历程。

发展新中国的核工业,找到充足的铀原料,是第一步。

可是,中国之大到哪里去找铀矿呢?

中央组建了309铀矿地质勘察大队,经过数月艰辛努力,终于在广西钟山县发现了铀矿,可收获不大。

1955年9月某一天,当勘探队员乘航测飞机返回衡阳基地时,航测飞机方向仪出现故障,在大雾中偏离航行轨迹,进入到湖南郴县(现在的苏仙区)上空。

此时,飞机上的航空伽马能谱仪,突然发出急促的响声。大家的神经一下子紧张、兴奋起来。这里难道蕴藏铀矿?经飞机多次往返测试,航测队员确定,许家洞金银寨区域藏有铀矿石。

正是这个偶然的发现,让许家洞金银寨在中国核工业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956年2月,309队组建10分队进驻金银寨,探明铀工业储量。

1957年10月,第一份铀工业储量报告送到北京。

10月30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411-1工程为国家“二五计划”重点工程。

1958年5月,411更名为湖南二矿,邓小平亲自批准建设湖南郴县铀矿。

1964年1月1日,湖南二矿更名为国营七一一矿。从此“711”这个神秘的代号,伴随着中国第一座铀矿长达40年。

许家洞火车站是京广铁路线上的一个四级小站。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站,曾承担着中国第一座铀矿山的建设重任,为我国核工业的开拓奠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8年的许家洞金银寨,山高林密,荆棘丛生,虫蛇出没。

4月下旬,一支由姜德林、谢英、张桂芝等7人组成的小分队,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筹建矿山。

26岁的谢英原来在江西大吉山钨矿工作,接到调令马上出发,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当时23岁的梅监林,原来在安徽省水电厅勘测设计院担任钻探班长。一天深夜单位领导发来加急电报:“速调梅监林同志去湖南衡阳另有任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接到命令即刻出发,一路辗转到了711矿,一干就是一辈子。

就这样,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汇聚到许家洞。到1959年底,711矿职工人数已达3500多人。一时间,许家洞汇聚了天南地北的各类人员,东北话、浙江话、四川话、上海话、广西话等各地方言在此交汇。

“由于当时保密的需要,几乎所有人接到通知时,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去做什么。”711功勋铀矿展厅讲解员谭晓云介绍,接到祖国召唤,老一辈711矿人都是不讲条件,不计代价,许多人就一句话:“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他们放下行李就上现场,山上山下,钻机日夜轰鸣,在荒郊僻壤的山沟里披荆斩棘,开创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惊天伟业。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