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

先行先试,探索绿色发展“湖南样本”

20210601期来自:湖南日报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湖南日报社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联合出品

2020年5月30日,蓝天白云下,绿意盎然的湘潭市昭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燕娟【铭刻】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先行先试,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率先探索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追寻】

5月27日,长沙橘子洲景区,三三两两的游客走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免费参观。这里,是全球首个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题的展览馆,也是湖南两型社会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如今,两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建设之初,什么是两型?怎么建两型?很多人有困惑和顾虑。”今年69岁的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叔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当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时任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对湖南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仍记忆犹新。

要甩掉环境污染这一历史“欠债”,摒弃唯GDP的政绩观,触碰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身,谈何容易。

“湖南紧紧抓住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这一最大政策和机遇,以改革破题,率先从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等方面,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陈叔红说。

随即,湖南科学谋划、大胆创新,一系列重大改革、一项项具有首创意义的探索在湘江两岸铺开。

从2007年起,相继颁布实施长株潭区域规划条例、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等20多项法规规章,为试验区改革建设护航。

2009年,长株潭三市在全国首开先河,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行三市通信同费,标志着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同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出台,明确分“三个阶段”在全国率先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

2011年,长株潭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两型示范创建工作;2012年,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破冰”;2015年,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编制形成相关实施意见,打出生态文明改革的“组合拳”……

在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实践中,湖南共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推进“十大重点改革”,形成5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编制60多个标准、规范、指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型标准体系,率先开展两型标准认证。在全国首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推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两型采购、两型示范创建、两型标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等一批改革经验上升为全国经验。

从顶层设计到实际行动,从规划蓝图到发展亮点,两型探索步步深入,两型改革风生水起,对湖南改革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陈叔红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的出台,“当时有些地方同志有顾虑,认为在生态绿心地区设立禁止开发区,不能招商引资,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就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经过省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多次征求意见、修改,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于2012年11月30日正式通过。

“湖南首开全国先河,用地方立法保护了一片绿地。事实证明,留下一块城市之‘肺’,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陈叔红说。

国家发改委在评估报告中指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不仅带来看得见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变化,也带来发展理念、生产生活方式等看不见的变化;不仅对当前湖南的转型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也为湖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不仅是湖南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特色,也是全国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

改革探索始终在路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三干两轨项目建成后,三市可通过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18项政务服务实现三市通办等。未来,三市还将努力做到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一张新征程的蓝图在长株潭三市徐徐铺开。【感言】

10余年改革探索,湖南先行先试,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绿色崛起的新动力,多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新时代,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努力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湖南答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