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护青山

追记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青山卫士”彭冬兰

20210527期来自:湖南日报

新的伟大实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德荣通讯员 梁斌 赵娟

“等忙完了这阵子就好好休息”“等退了休我一定好好休息”……

再过半年,59岁的彭冬兰就要退休了。面对家人和同事的多番劝导,他总这样回答。

可是,他没有等到退休的这一天。

4月30日,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三级调研员彭冬兰,倒在了坚守20多年的岗位上,倒在了他心心念念的青山碧水间。

“他站着是一面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旗帜,躺下是把一切献给青山的忠诚卫士。”同事给予彭冬兰至高评价。

1997年,彭冬兰从偏远乡镇调至耒阳市环境保护局(现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任工会主席,一干就是20多年。虽然早已到了退居二线的年纪,但他却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坚持奋战在环保事业一线。

工作之初,大家都会尊称一声“彭主席”。他说:“喊我老彭就可以了,这样显得亲切。”

“老彭干起工作来,踏实得像个老黄牛!”同事蒋北平告诉记者,2017年,耒阳市南京镇村民投诉镇里一家养殖企业养猪排放废水污染环境,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彭冬兰得知后,立即赶到养殖企业察看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该公司的相关手续合法,排放符合标准,但也确对村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企业不能关停,村民也不能不管,彭冬兰一时陷入了两难。

“我一定要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彭冬兰先是给企业负责人做思想工作,希望企业主动完善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标准。

而企业负责人则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拒绝。

一次、两次、三次……连续几个月,彭冬兰多次走进企业协调,虽然困难重重,但他毫不气馁。

最终,企业负责人听取彭冬兰和农业专家建议,兴建了沼气发电站,将养猪产生的废水循环利用。至此,企业和村民双方都得到满意的结果,彭冬兰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多年来,彭冬兰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早起晚归,始终如一。工作中,他认真负责,责任心非常强,以身作则,事必躬亲。

2017年,耒阳有70多家砖厂,废气通过烟囱直排天空,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压力很大。彭冬兰当时分管全市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彭冬兰绞尽了脑汁。

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国内部分先进砖厂安装脱硫除尘设备,能够显著减少大气污染。彭冬兰提出砖厂安装脱硫除尘设备的建议。通过耒阳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了这一提议。

最终,耒阳的砖厂全部安装了脱硫除尘设备,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绩。

进入2021年,彭冬兰临近退休。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他无比热爱这份工作,从未懈怠过。

今年4月初,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南以来,在明知身体有病的情况下,彭冬兰坚持在岗在位,不仅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还牵头办理3个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

“马水镇有村民反映存在非法养殖场”“淝江河河面垃圾无人清理”…… 近一个月来,彭冬兰心系一件件民生实事,往返于城乡之间,开会部署、现场调查、监督指导。

4月28日7点,像往常一样,彭冬兰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突然,他感觉腿脚不舒服,随即被送往医院。经诊断其患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非常严重。4月30日,彭冬兰因抢救无效逝世。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青山卫士’,他的忠魂也将永远守护着这一方碧水青山!”同事们不忍与彭冬兰作别。

(紧接1版①)早在上世纪50年代,湖南就有把长株潭三市合并成“毛泽东城”的设想。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获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在探索开拓。

进入新时代,国家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把长株潭城市群正式列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发展战略,再加上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更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关系会经历一个先集聚、后辐射的过程,到一定阶段后,集聚愈强则辐射愈远。

经过多年努力,长株潭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4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新创业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格外引人瞩目,涌现出了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铁路等一张张亮丽的“中国名片”。长沙也一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工程机械之都。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推进,无论是扩大投资、做大产业,还是拉动消费,都将创造巨大需求,为全省稳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殷殷嘱托犹在耳边,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中央政治局今年3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这意味着国家层面资源将更多向中部布局。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这是长株潭都市圈首次纳入国家规划。

从“区域规划”晋级“国家战略”,一张新征程的蓝图在长株潭三市徐徐铺开。

“轨道上的长株潭”再获重大进展。4月18日上午,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正式展开,建成后将与长沙地铁3号线工程一体化运营,让长沙市民可以坐地铁直达湘潭。这也是长株潭一体化30大标志工程之一。

“一条心”“一张图”,激活的是经济发展的活力。芙蓉大道、潭州大道、洞株路“三干”已经实施快速化改造,长株潭城铁迈向“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催生“半小时经济圈”。

按照今年初召开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部署,成立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紧抓实长株潭各项重点工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强调,长株潭三市要努力做到“十同”,即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指出,长株潭三市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率先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率先探索大都市圈发展道路、率先推动生产要素良性循环,在更强基础、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融合发展。

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今年3月12日,许达哲、毛伟明等省领导来到长沙市天心区融城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许达哲邀请长株潭三市负责同志共同栽种一棵桂花树并寄语:要凝聚合力、抢抓机遇,共同培植、浇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大树”,盯住一项项具体工作狠抓落实,力争取得更多新的重大突破。

破除行政壁垒,长株潭三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互动愈发频繁。4月10日在湘潭韶山召开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上,一个颇具深意的细节是,会议桌是圆环形,体现为大家都是主力军、主攻手,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十同”成为任务书、路线图。三市共同签署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十同”制定的任务达50项之多,将协同打造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10条产业链。

很显然,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城市产业链条间的“组团打拼”。

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正式联手;雨花经开区联姻韶山高新区,全省首个“飞地园区”出炉,一方化解用地紧缺矛盾,一方填补智能制造空白。

实现更大空间内的资源配置,企业界纷纷抢抓机遇。中联重科与湘潭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湘潭在特种钢材、新材料等领域的优势,携手打造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三一集团在长沙投资了智联重卡千亿园区,在株洲“落子”石油装备产业园、智慧钢铁城项目,在湘潭布局有风能叶片项目。

新的奋斗蓝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产业更迭,活力奔涌。今年4月16日,长沙迎来又一届互联网岳麓峰会,与往届不同,互联网企业不再是“绝对主角”,制造业企业同样“登台唱戏”。长株潭三市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中车株机、华菱湘钢相继分享了“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制造业”话题。

破题“高污染、高能耗”,绿意葱茏的生态美景展现,蓬勃兴起的新业态崛起,长株潭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铁钳敲打的铛铛声、切割机作业的吱吱声……这是株洲清水塘产业项目建设现场的铿锵旋律。壮士断腕、绿色转型,清水塘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已生根开花,入巢600多家企业的“总部经济”正扬帆起航。

湘江奔腾不止,初夏的湘潭竹埠港工业区建设正忙。一举关停搬迁工业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后,竹埠港正依托滨江区位优势“华丽转型”,引入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

在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通过景观绿化、水系改造、湖水治理、路网建设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主导产业,“天然氧吧”和“三湘客厅”的称号名副其实。

国家战略机遇、发展平台机遇、政策红利机遇加速涌来。5月中旬,记者奔赴长株潭,目睹一体化发展渐入佳境。

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等18项政务服务实现长株潭通办;三市还将在社会保障、劳动监察、人力资源等领域深度融合,让更多群众享受长株潭一体化的福利。

一个全新的大都市圈时代已然来临。

《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分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株潭区域城镇化率达到80%,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以“三干两轨四连线”为骨干支撑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全面形成,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成功构建。

到2035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中部地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

站在“两个大局”交织、

(上接1版②)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抓紧抓实长株潭一体化各项重点工作的“双轮”“两翼”。当前,要从统筹推进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生产生活便利与生态环境改善、统筹推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充分发挥长株潭地区空间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发达的优势,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率先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率先探索大都市圈发展道路、率先推动生产要素良性循环,在更强基础、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融合发展。

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加上广阔的市场腹地、回旋余地较大的战略纵深、巨大的消费潜力等,都使其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理想区域之一,未来完全可以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核心枢纽城市群。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要瞄准打造“三个高地”,重点实现交通体系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政策协同一体化、生产要素一体化等发展,构建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产业格局,加强创新前沿布局和资源共享,构筑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全力打造营商环境一流、示范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城市能否成“群”,都市能否成“圈”,关键在彼此的协同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十同”和50项具体任务的出台,让全省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合力。如今,“一网、一环、一江”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使三市间的往来不断提速,医疗保障“三同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构建水上应急及水污染防治体系等,则不断提升三市市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两个百年”交接的历史节点上,乘着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浩荡东风,“长株潭一体化”这个承载着数十年发展梦想的城市群,正涌动着澎湃的春潮,也必将书写新的发展奇迹。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