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野生棉属资源丰富

20210602期来自:海南日报

蓬蓬棉是育种家眼中的“香饽饽”,有望培育出抗盐碱的新品种

在三亚野生棉圃里,还有一位“明星姐妹”,我想重点介绍给你们。它的植株有1.2米到1.4米的个头,开乳黄色的花,棉铃小,结出的棉花纤维短。虽然其貌不扬,也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它却是育种家眼中的“香饽饽”。

它就是海南土生土长的棉种,名字也有趣,科学家们叫它多年生陆地棉半野生型——蓬蓬棉,黎族群众叫它“贝栩”,苗族群众叫它“贝太银”。

有关蓬蓬棉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崖州志》等古籍中。根据记载,12世纪时海南就种有棉花。中棉所研究员、棉花品种资源专家项显林在20世纪80年代考察海南棉属资源时,收集到蓬蓬棉种质36份,认为这可能是在海南岛长期培植放野而形成的一种类型,为中国野生棉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

后来,认识到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一代又一代棉花育种人来到海南寻找野生棉资源。2015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杜雄明在三沙市永兴岛上发现了长势旺盛的蓬蓬棉。通过与采自海南省东方市以及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的蓬蓬棉材料进行实验对比,他发现了海南蓬蓬棉的独特性。

“海南的野生蓬蓬棉是陆地棉的一种野生种系,可能起源于墨西哥海岸,通过北赤道洋流扩散漂流至此,在海南多地常年自然生长,与现有棉花品种、中国西南部的退化陆地棉、中美洲的陆地棉半野生种系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分化。”杜雄明说。

那蓬蓬棉为什么会受到棉花育种专家的重视呢?杜雄明说,种植棉花的土壤在受到盐胁迫后,棉花产量会严重下降,但蓬蓬棉能长期生活在高温高盐地区,说明它可能有抗盐碱基因。他透露,目前团队已将采集来的蓬蓬棉种子放在三亚繁育,通过对“海南蓬蓬棉×陆地栽培棉”的遗传群体等方面开展研究,期待能培育出抗盐碱的棉花新品种。

但上面这些优秀基因也只是蓬蓬棉基因库里的“冰山一角”。它所属的陆地棉有7万多个基因,某个基因发生改变,纤维品种、叶片颜色等性状都会随之改变。所以,我的这位蓬蓬棉“姐妹”还有大量有利基因等待研究挖掘。我衷心希望,它可以为中国棉花育种的优异基因资源拓宽、种质改良和创新利用发挥更多作用。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