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海南发布投资……

20210601期来自:海南日报

调结构

5月中旬,海南发布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年投资增速不低于10%,到2023年,建成2个至3个千亿级和5个至7个百亿级重大产业平台。

“速度”与“质量”并重,投资新政释放出信号: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调理肌体”转向“强身健体”。

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决心摆脱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2020年,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新设企业翻番、利用外资翻番、人才引进规模翻番、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翻番。2021年一季度,海南经济在恢复性增长中实现“开门红”,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8%,两年平均增速7%,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二。

释放自贸港红利,助力房地产调控成功闯关

免税城近在咫尺,却花了20分钟才驶入停车场。

5月5日,游客赵子馨还未踏进三亚国际免税城,就感受到海南免税购物的热度。

“五一”小长假期间,海南全省免税店日均销售额近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倍,购物人次达12.1万。

海南不仅是全国人民的度假天堂,还成为全国人民的购物天堂。

随着自贸港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离岛免税购物、大宗商品交易、离岸贸易等业务迅猛发展,促进全省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省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69.51亿元,同比增长64.2%,两年平均增长1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南经济结构中,房地产业占据GDP和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由于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

海南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是第一道必答题。为此,海南实行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实行全域限购房地产政策;二是取消对12个市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

两项措施堪称“刮骨疗伤”,“阵痛”也迅速显现,2018年、2019年海南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同比下降。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海南,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一系列“硬核”利企政策加快落地,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纷纷来琼投资兴业,为房地产调控、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期。

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实现3年连续翻番,增长到30.3亿美元,排名全国第10位,海南以经济小省的身份迈向外资大省行列;在琼新设的98家央企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近1300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超20倍;新设民营企业13.94万户,同比增长103.84%。

市场主体的大幅增长,推动海南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20年海南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8%,其中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占总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下降至38.7%。今年1-4月份,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1%,两年平均增长38.4%。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密集落地,红利持续释放,让海南比预期更快更早走出转型“阵痛期”,成功实现闯关。

转动能

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

33小时,完成了20例手术。

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Rezūm热疗消融系统手术,刷新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药械单位时间内应用数据。

目前,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使用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已达135种,2020年特许药械使用量达1.7亿元,比2019年增长6倍,境外医疗消费回流明显。

“如果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个‘8’字形,海南就在这个‘8’字形的交汇点上。”沈晓明反复强调,要深刻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与新发展格局的内在统一,对内对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外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

海南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着力做好吸引境外购物、医疗和教育三篇消费回流文章,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现代产业体系。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建设环岛旅游公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旅游吸引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不断扩大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规模,努力突破国际冷链物流、专病康养、国际设计岛发展瓶颈,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