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守护传承焕新生

20210524期来自:海南日报

砥砺笃行,求索继往开来

伟大奇迹。

【红色足迹】

2011年3月,江南大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期间专程来到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展室,与韶山村党员群众代表座谈。

习近平深情地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大门两侧,这副白底黑字的对联分外醒目。

2020年9月17日,岳麓书院里,习近平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他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他勉励年轻学子,一定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赓续】

山青水碧,特色历史建筑比比皆是。

湖南大学在岳麓书院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重点建设的高校。

“1938年4月10日,27架日本战机轰炸湖南大学和岳麓书院,校园特别是文化典籍损毁严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讲授的“移动思政课”,结合时事、历史和身边风物,引导学生修身崇德、明辨是非。

总结相关教学经验,湖南大学正在建设思政课程优秀案例库、教学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探源研究,举办“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和“岳麓书院讲坛”等活动。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徐淼说,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踏踏实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谦和的心态、奋斗的姿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是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革命歌曲是我的摇篮曲。”韶山人沈楚华,2018年返乡创业,经营起民宿。“亲近自然”主题、从十里八乡收集来“老物件”、带感的“心里有话对党说”等各色主题留言墙,让他的民宿受到年轻人追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1964年电影《雷锋》经典声音再次响起,但昔日的黑白画面变成了彩色高清。

“我们将经典影片修复、AI上色,制作成4K、VR、3D等版本,扩大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首席专家周苏岳说,他们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100部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建设红色文化生产线、数字基因库和云上展馆,让宝贵的红色资源焕发新生。

【红色足迹】

从2011年至今10年间,习近平四次到湖南考察调研。从在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到在长江岸边叮嘱“守护好一江碧水”,再到在企业生产车间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湖南发展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在武陵山区腹地深度贫困村花垣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

在长沙考察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对企业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浏阳河畔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数字视频创意为龙头,汇集了各类文创企业3000多家。在这个与岳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