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粒好种子 圆一个“禾下梦”

20210524期来自:海南日报

像他般做粒南繁事业的好种子

■ 本报记者 傅人意

邱江华 黄媛艳 徐慧玲

5月23日,小满刚过,海南早稻迎来夏季丰收,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双季亩产3000斤水稻新品种选育项目在海口市红旗镇七水洋开始收割。

对这位伟大科学家最好的缅怀,就是接过他钟爱事业的“接力棒”。当天,南繁种业工作者纷纷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哀悼与缅怀,并表示将化悲痛为力量,做一粒南繁事业的好种子,加快推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伟大的育种家,他在科研育种上的真知灼见令人肃然起敬。而他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他的两个梦想分不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986年,我在三亚听袁老作报告,第一次听他说起‘禾下乘凉梦’,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我听了十分激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孟卫东回忆,“这个‘梦’一直激励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懈追求!”

热爱下田,爱“斤斤计较”,是与袁隆平共事过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小组成员张利伟对他的印象:“以前,无论气温多高、阳光多炙热,他都下田去。大家都说,涉及产量问题,他总是‘斤斤计较’,连一个小数点都不放过。袁老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从1970年发现“野败”,到去年底在海南立下新的目标:“我们正全力开展超级杂交水稻技术攻关,向亩产3000斤的目标迈进,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袁隆平毕生都在南繁事业上不曾停息,不断自我突破与赛跑。

“袁老是杂交水稻之父,也是南繁精神之魂。在三农领域尤其是种业领域,是楷模、标杆、旗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东用“顶天立地”来寄悼袁隆平:顶天,是袁老一生追梦,始终坚持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前沿,针对水稻杂交育种、耐盐碱等技术难题寻求突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立地,是袁老求真务实,始终坚守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做一粒好种子,把成果撒在大地上,致力于为全人类解决饥饿问题。“我们缅怀他,更要学习他,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努力做一粒南繁事业的好种子!”

传承南繁精神照亮南繁事业

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承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当前我国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传承南繁精神,是大家缅怀袁隆平最好的方式,这份“南繁情”也将继续照亮南繁事业。 下转A06版?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