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捞文物海底版“摸金校尉”栽了

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缴获海捞瓷器846件,均为元代龙泉窑文物

20210611期来自:辽沈晚报

“水鬼”盯上海底文物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两级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缴获海捞瓷器846件。经文物部门鉴定,846件文物均为元代龙泉窑文物,其中三级以上文物76件。

韦某超对自己盗捞文物的行为悔恨不已。

福建漳浦海域的某码头,韦某超等人曾从此处下水开展盗捞。

部分涉案海捞瓷器在漳浦县博物馆收藏并展出。

深夜11时,韦某超从20多米深的海底游到水面,带回了两箱海捞瓷器。呼吸着海面的空气,他内心窃喜: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夜。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踪早已被公安机关盯上。回到宾馆后,他和其余5名犯罪嫌疑人被蹲守已久的民警集体抓获,快艇、潜水服等一系列盗捞物品被查扣。

上述场景是公安部部督“11·23”系列盗捞案件的其中一幕。

2021年5月,记者在漳浦采访了解到,这些盗捞沉船文物团伙系由出资人和潜水员组成,双方约定了出资比例和销赃后的利润分配,在漳浦海域一带实施了数次盗捞,之后将文物倒卖至江西等地。

当地文保专家向记者介绍,早在宋元时期,福建海上航线就四通八达,一些船只因种种原因沉没在福建沿海海域,成为水下文化遗存。

福建当地文保专家介绍,福建沿海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但当时由于天气、海况,以及船舶自身条件的影响,触礁沉没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船沉没水下后大多保存完整,故在文化市场上,有“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这些沉船是人类历史活动中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具备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一些不法者则盯上了这些海下文物宝藏,其中就包括韦某超。

韦某超是广西柳州人,今年34岁,是一名从事海下捕捞的潜水员,20岁起就跟着老乡学习潜水,从事潜水行业已有十余年之久。

在这行,潜水技能娴熟的潜水员会被称为“水鬼”。韦某超在潜水方面经验丰富,经常在20多米的深海下捕捞作业。

“那段时间正好缺钱,就想着怎么通过一些方法来钱快一点。”接受采访时,韦某超说,2020年9月,在朋友的推介下,同样盯上海底文物的福建平潭籍渔民李某兴和韦某超建立起了联系。

当地文保专家介绍,在汪洋大海中,考古队员要找到这些文物遗址,无异于大海捞针,反而是长期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有可能先捞到文物,消息一旦传出,便会有盗捞者闻讯而来。

通过当地渔民信息反馈,李某兴等人确定了盗捞位置——漳州市漳浦县六鳌镇附近海域。据当地渔民介绍,该处海域时常会有一些瓷器漂浮出海面,后经鉴定为宋元文物。

韦某超找来潜水员罗某和吴某华,李某兴找来平潭籍老乡李某明和李某春负责出资,一个盗捞团伙就成立了。随后,他们购买好潜水设备、增氧设备和租船,做好了各项准备。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零售专供报

总 值 班:孙泽锋一版编辑:赫巍利一版美编:冯 漫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