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摔赢小伙计 跤场里磕头拜师

20210608期来自:辽沈晚报

“武相声”表演

关贵林是北市摔跤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从14岁拜师兰树生学习摔跤、推广摔跤,时至今日,他依然为摔跤而忙碌。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老北市场的岁月光影虽已渐渐远去,但关贵林的坚守始终如一。挚爱摔跤六十五载,他想把北市摔跤一直传承下去。

北市摔跤是沈阳武林的一段传奇,是老沈阳人自豪、喜爱的项目。上世纪五十年代,沈阳北市的摔跤场,以“撂地儿”卖艺的形式表演中国式摔跤,吸引了很多人。在那里,14岁的关贵林见识了真正的摔跤,就此便着了迷。

遥想自己初为人徒时,关贵林感慨说,那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小学时,关贵林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是沈阳振远镖局的高手,甚至递上一张那个年代非常少有的名片。只可惜关贵林那时还不懂,忘记了名片上的名号。从那时起,小小的关贵林开始跟随这位高人学习太极拳,后来又领略了擒拿和摔跤。

14岁那年,关贵林第一次挤进了北市的摔跤场,从此每天放学后便跑去摔跤场,一直等到表演收场。每次散场,摔跤场的小伙计都会发现关贵林总不肯走。有一天,一位伙计叫他“比划比划”。

每天在跤场“偷艺”,关贵林已经掌握了摔跤的初级技巧,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与专业摔跤手还有多大差距。让人没想到的是,关贵林几下就把对手给撂倒了,这一幕被当时大掌柜董永山和二掌柜兰树生看到,连称是块“好材料”。关贵林赶紧下跪磕头,拜兰树生为师。父亲得知关贵林拜了师,非常支持。“当时我父亲把师父请到了家里,摆了一桌酒席,那是我正式拜师。”关贵林回忆说。

关贵林和弟子在公园里练习摔跤。

关贵林亲手示范摔跤动作。

难度不比实战差

对于许多老沈阳人来说,北市场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市井生活的气息,走到市井中表演的摔跤被俗称为“撂地儿”。

在关贵林的记忆里,北市摔跤可不是单纯的摔摔打打,而是包含了说口在内。撂跤人一边打把式,一边念念有词,不忘介绍场上的招式。当时北市摔跤也被戏称为“武相声”,是具有一定娱乐气氛的体育运动,表演和实战兼而有之。

拜师后不久,关贵林就能登台献技了。“登台摔跤并不是常见的比武,这里面门道多了,有实战性质的、也有表演性质的。”关贵林解释说,实战性质的,就是跟头把式的真比试,看谁先把谁击败。这常用在有人过来“踢场”,师徒几人就要凭真本事才能“立场”。表演性质还是更有些难度的,一招一式每个套路都是有讲究的,“仿真”效果要高,外行人看不出来是在表演套路,你来我往的回合多了,才摔得漂亮。摔跤讲究一个巧劲儿,只要借力,体格小的摔倒体格大的是很正常的事。

2004年,北市场恢复搭设跤场,每逢节假日,辽沈地区的摔跤好手都会聚到这里,成为北市庙会最引人入胜的节目。每每回到北市场,关贵林都能回忆起这“杂八地”的热闹痕迹,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摔跤场那惊天动地的叫好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