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着力点,在乡村

20210601期来自:辽宁日报

真懂——真懂革命理论、真悟革命情怀、真明革命作风

振兴中彰显担当作为

李勤

高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革命精神是我们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必须真懂、真信、真用革命精神。

真懂是传承革命精神的前提。真懂就是要明真理,在形形色色的理论、学说、主义中找到革命的真理和方向。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展现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同时也映现了信服革命理论、信仰革命理想、信赖革命同志的革命精神精髓。传承革命精神,就要真懂革命理论、真悟革命情怀、真明革命作风。

真懂革命理论,就是要学懂弄通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作为传承革命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真懂革命理论,就是要弄懂革命的理想和目的,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革命的初心使命,把握革命的核心要义,领会革命的精神实质;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们为国为民、经世济民的情怀;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美好生活,为民族谋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才能领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诉求,体会革命的情怀旨趣。

真懂革命理论,就是要弄懂革命思维,掌握革命方法,养成良好的革命作风。在党史学习中领悟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在谋事成事中掌握“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具体工作方法;在问题解决、工作推进中形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才能践行革命精神,凝聚革命力量,赓续革命事业。

真信——让“真”主义内化为真信仰

真信是传承革命精神的基础。真信就是要认定真理,并将之作为自己思考与行动的准则,坚定不移地奉行。夏明翰在狱中写给姐姐的信中说:“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真”主义一旦内化为真信仰,就会被作为一种长期且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成为人们行动处事的原则,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信仰是光,指引人前进的方向,照亮人前进的征程。“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而把真理当作信仰的人,能在真理指引下,找到正确的方向,实现人生的价值。夏明翰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明确表示,“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他坚信有更多的后来人参加革命,坚信革命必胜。

信仰是路,引领人坚持真理的方向,行稳致远。崇高和神圣的信仰之路,引导人坚定地追求高尚的目标,完成生命的自我超越。坚定地走崇高的信仰之路,能让人看到事物的发展方向,给人以自信。

信仰是铁,给人以行动的动力和勇气,支撑人千锤百炼而不悔,赢得一份坚守,一股坚持,一种坚韧。在党的历史上,党的一大代表当中有的当了叛徒,有的中途离开,真正走到最后的也只有寥寥数人。找到“真”主义并坚定地认定主义为真是“真”信仰的前提。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奉为信仰的人,经得起思想的历练、组织的锤炼、社会的磨练。

真用——对信仰既仰视而守,更躬身而行

真用是传承革命精神的根本。真用才能让真的信仰焕发出实践的力量。崇高的信仰一旦建立,重担便不能把我们压倒。信仰既要仰视而守,更要躬身而行。运用是最好的尊崇,践行是最真的信仰。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便要躬身实践,践行“真”主义。

践行“真”主义,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敌人(就)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实事求是,理想之光就不会破灭,信念之光就不会熄灭。传承革命精神,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两个必然”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实事求是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子孙后代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践行“真”主义,要忠于信仰,坚守职责。信仰有深度,行动才会有力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历史考验的精神支柱。”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信仰人民。忠于信仰,就要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奉献一切。

践行“真”主义,要躬身实践,培养“后来人”。作为高等院校,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华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湖南农信系统是全省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农”发展血肉相连、共生共荣,在服务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拥有巨大施展空间,承担着重要义务和责任,应当充分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优势和作用,担当作为、大有作为。

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湖南农信系统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整合、优化、提升农村网点和站点服务功能,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信贷支持重点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保持农

林牧渔业贷款持续增长,涉农贷款比重逐年稳步提升;要更好地履行“支农、惠农、富农”的社会责任,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逐步解决其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稳定扩大信贷投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金融“活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湖南农信系统将聚焦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三农”发展新格局,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拓宽拓深服务领域和范围。支持“稳粮保供”,积极主动做好对粮食、生猪、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金融服务,让农业更“稳”;支持农业特色发展,注重联农带农,建立入股分红、劳动获酬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富”;支持农业转型升级,通过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做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高农业产出质量和效益,让农业更“活”;支持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主体、业态、利益有机融合,让农业更“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业务,加强对农村交通、教育医卫、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等的金融服务,让乡村更“美”;持续加大对脱贫县金融支持力度,巩固拓展金融扶贫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湖南农信系统将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增强湖南农信系统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普惠性、安全性。创新信贷产品,针对农村经济特点和需求状况,因时因

地开发、推广更多更优的贷款品种;创新抵押担保方式,优化涉农主体评级授信模式方法,创新基于集体资产的抵押贷款、集体股权和集体资产收益的质押贷款,继续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创新推广“信贷+政府增信”“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业务,形成新型“政银担”“政银保”“政银投”合作机制,扩大信贷投放能力;有效推广信用贷款,全面推进整村评级授信,依托乡村振兴卡等系列贷款产品,破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资金的“刚需”问题;优化贷款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信贷服务效率,确保涉农小微综合融资成本稳

中有降。

科技赋能农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加快建成湖南农信系统集中统一的互联网核心业务大平台和涉农大数据中心。以手机银行、线上贷款、线上服务、系列银行卡为重点,推动产品和服务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开发应用湖南农信系统专属的移动银行工具,实现乡村金融服务广覆盖。与县市合作开展涉农数据平台建设,共建共享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对助农取款点、助农服务点、便民服务点、金融便利店实行功能整合,建成全省农信系统统一维护、分散服务的农村金融便民服务平台,对所有乡村提供驻村服务、定点服务、线上服务、上门服务。

着力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湖南农信系统将持续推动经营重心下沉,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县域农商银行党委与各县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合作互动,推动全系统党建与服务乡村振兴紧密融合,把基层网点建成乡镇金融服务中心、基层党建融合中心、银行利润增长中心。推行“金融村官”制度,有效发挥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活血、造血功能。发扬农商银行长期形成的“背包银行”“挎包精神”,激励干部员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全面开展信用村镇、信用市场、信用环境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乡村振兴和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乡村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

贺代贵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