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泰精神”深植一代代鞍钢人心中——

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

20210525期来自:辽宁日报

50多年来,

本报记者 刘家伟

厂区里的孟泰纪念馆、办公楼前矗立的孟泰塑像、以“孟泰仓库”为依托搭建的降本增效平台……鞍钢集团鞍山钢铁厂区内,如今仍随处可见老英雄孟泰的印记。

“老英雄虽然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引导着新一代钢铁人,直抵人心、催人奋进。”孟泰纪念馆馆长王锋感慨万千地说。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48年,鞍山解放,历经战火的鞍钢回到人民手中时已是千疮百孔。国外专家甚至认为,断壁残垣的鞍钢厂区只能用来种高粱。

可是,孟泰偏不信邪。他发动大家献交器材,甚至破冰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寻找设备,帮助企业快速修复,在当时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鞍钢高炉快速恢复生产,“孟泰仓库”也由此闻名全国。

抗美援朝时期,鞍钢受到敌机和暗藏敌人的威胁,孟泰撇家舍业,背来行李睡在高炉旁,誓死保卫高炉安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全厂各方面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成功自制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

以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孟泰精神,成为“创新、求实、拼争、奉献”鞍钢精神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鞍钢人,为鞍钢的发展和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代发明家”“时代楷模”李超,正是“孟泰精神”的优秀践行者。

从“抡大锤”开始,李超就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学技术,认认真真悟门道。1998年,冷轧设备“活套段”活套车和摆动门经常发生事故,每次都要处理6个小时以上,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严重影响了工厂的稳定运作和生产。

“当时就想,我们搞设备保障的人员,不能跟在事故后面跑,应该去研究为什么出事故,然后去解决。”李超告诉记者,他每天盯住活套车寻找故障根源,测取了1000多个数据,最后确定了在设备本体增添侧导轮的改进方案。

连续一个月,李超白天在厂里修检设备,晚上回家画图。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和设计软件,每一条线都要手工画。最终厂里按李超的方案和图纸对活套车进行改造,同样的事故再没有发生。

(下转第二版)

岁月无声,精神永存。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