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发办起了酒席

20210602期来自:黄山日报

大起大落的红色历史,教育了几代人。汪卫国说,他从小就想当兵,想到头上戴着军帽,腰里别着手枪,心里就热乎。可阴错阳差的,老当不上。心里的冲动好长时间没消停,后来他在自己的名字上安静了,“卫国”嘛,多少带点兵气。算了了一个心愿。也比“二狗”排场多了。

樵山的故事就像山上的叶片数也数不清。

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樵山的“围剿”和封锁越来越紧。老百姓想去泾县、旌德去卖点香榧、换点活钱买些米盐,都不准。中共泾旌太中心区委书记洪林看着金灿灿的香榧说,总不能糟蹋了。将它磨成粉吧!石磨一转,一下子迷倒了大家。一个屋子香透了,一个村庄做这事,一片山地都迷醉了。它细润可口,油性大,耐饿,还能化痰止渴清肺,黑色的果衣能驱蛔虫、钩虫。游击队员帮老百姓上山打柴、挖茶棵,带上它很方便。单吃香榧粉有点奢侈,就把它和黄豆粉、麦麸等加到一起吃。洪林的办法,被岁月铭刻了。

汪卫国知道,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让香榧来了一次深加工。樵山的香榧养育过革命。吃了香榧,就知道樵山是个很香润很有意味的地方。

作为村书记的汪卫国常常寻思,贡榧、茶叶、丹皮,都是些不寻常的土特产,还有千年树王,林子里的干货不少呢!现在,国家下大本钱,将通行的障碍搬掉了。村里的移动机站实现了 网络全覆盖。 个村民组千余人的安全饮用水难题已解决。各个村民组,都是各有特色各有看头的地方。

终于,一个早上他跑进了乡里。他要举办樵山香榧文化节。乡党委书记焦振龙等一听,异口同声地说,好啊!

乡里知道,汪卫国是一个思路很活的人,有多年的市场操作经验。用他的话来说,余孝宽的香榧一百元一斤,他一起兜过来,不是在做赔本的买卖,也不是纯粹的发善心。他有渠道有办法让香榧卖得比这价高。这就是乡村能人的价值,也是一个带着老百姓一起过日子的共产党员的能量。

每年的 月 日是全国扶贫日,

年这一天,主题为“千年香榧三代果 康乐人生万年长”的首届黄山樵山香榧文化旅游节在樵山村举行。山村人山人海。开幕式后,千余名游客,沿着古道在好闻的山地气息里徒步行走,有的加入了香榧林的捡拾果子的比赛,“九宫格打卡”等方式兑换香榧和福袋,真是趣味十足。场院里的晒秋,南瓜、玉米、花生、芝麻、绿豆、黑豆等,在秋阳里呈现了各种色彩和状态。这些活生生的识字图本,让城里的孩子进了新课堂。大开的眼界,让童心欢呼雀跃。

农户家里正在大筐小筐地加工香榧,去皮、漂水、煮、烤、晾晒,系列的后期制作正在紧锣密鼓。外来的人很快明白:锥状的暗黄的壳尖,边上潜着细线,两指对准捏住,用劲,壳就碎了。榧实滚出,稍稍一搓,上面的黑衣随之碎落,一粒金黄照亮了四周。榧实上的小坑小洼结合着柔和的弧面,挺耐看的。应该是刻划着深处的变化,也算是文字在表达。可以说赤裸裸的就是一幅图案。一个产品的商标,娘胎里就备好了。简单、爽目、自然,就是一个意思:金黄灿烂。

人们走进了荷花坑的《黄山报》旧址。一栋老房子里,摆着油印机。轰轰烈烈的岁月,仿佛还在老房子里滚动着。油墨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第

期的黄山报,是 年 月 日出版。人们看到了罗狄帆在抄收记录新闻,编排版面,王瑾刻写蜡纸,杨明富在油印。他们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不时注意着机器的声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滚动播放,各个战场上我军取得的辉煌战果在鼓舞着军民。木板踩上去嘎嘎响,双天井里下来的日光,改变了沉暗的状态。这里的一切浸透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也带上了革命老区樵山的色彩。瞻仰和回望的东西太多了。墙上挂着斗笠、蓑衣、水壶,橱子里有铜号、枪刺、砍刀。这里的鸟多得不得了,晨光一碰,就会发出响声。地下党胡明早有记录。类似“肚子痛,肚子痛!”的鸟叫,夜里行军听到就知天要亮了。一阵“叽哩哇啦的”声音吵开了,说明天已大白。“水、水、水!”的叫法有点重浊,游击队员听了最头痛,真的不一会就变天下雨了。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哆来咪发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