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人物】

黟县名医

(下)

20210527期来自:黄山日报

盛祥贵

民国时期,黟县成立“黟县中医师公会”,民国三十六年,公会成员有李培桂、汪镜澄、程贻荪、程铁生、胡哲民、李筱芳等七十五人。

清末民初黟县名贤里人余士溥,通儒精医,临诊细心体会。

清末民初黟县碧山人李永铎,能谦三子,与兄永沺为第五代传人,幼随长兄永泽学医,医术精湛,曾悬壶于祁门及江西等地,诊治多效验,光绪十年( )回黟,医名益噪。行医四十年,济人甚众。

县城桂墩里人程大猷,清光绪武科秀才,自幼习武,注重弓、马、刀、石功夫,操练南拳,武艺高强,膂力过人。精于伤科,常为他人疗伤,远近有名声,其子程铁生随父学医,亦为黟县一代伤科名医。

黟县城中人戴在廷,精于岐黄,弱冠即遵受父教,弃儒从医,熟读医学经典及历代名医著述,且能融会贯通,光绪三十四年迁至费家弄“不暇轩”,每日求医者络绎不绝。擅长内科、小儿科,沪上名医王仲奇(歙县富竭人)赞其医案,称“新安流派后继之佼佼者”,其子新葆、新蕃、新培、新增和长孙祖光均能继承家学,迄今已是七代相继。

黟县人严春生,随父寓居屯溪黎阳,精通脉理,医德高尚,有“济世良医”之誉。民国时期联合屯溪、休宁两地中医,成立国医公会,被推为首届常务理事。抗战期间,其寓所第三战区屯溪防疫处中医第六施诊所,求医问诊者广众,著有《临症经验脉案》《启悟集》。

三都碧山人李培芳,祖辈六世业医,人称“三都先生”,祖父能谦、父永沺皆名噪一时。培芳曾任“黟县国医公会”主席,乐善好施,对贫穷病人,不但拒收诊金,而且还垫钱点药,深受乡里称道。曾救六都程鸣鸾老人于垂危,获“庐扁再也”金匾。

六都西递人胡剑华,明经胡氏二十九世祖,新安医学派名医。早年行医于上海、南昌等地,曾在《中华医学报》上连续发表专题论文,并撰写《伤寒论新注》四卷。

十都宏村人汪龙翔,传承祖业,中年在县城开业,医术甚高,医德称著,传有《病情传变论》《元气存亡论》《渔热论》《春温论》等。

六都横冈村人吴长熙,专治内科,擅长疑难杂证,轻财利人,为穷者治病分文不取,或暗贴药费,与泾县余寿富先生为挚友,著有《老鹤医验录》及其案例等多种。

黟县美溪人李从政(解放前属太平县西乡美溪),弃儒学医,受业休宁七世名医唐竹轩先生门下,研究岐黄,得秘法,后考取官医,任安徽省同善医局主任医生。施诊多年,并捐资赠药,活人甚众。

黟县宏潭人胡振民(解放前属太平县西乡胡村),世居宏潭村胡村,少年时,曾赴汉口学商,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同时,胡氏通文墨能金石,善墨画,医术精湛,为人治病不图报,济人无数。

黟县柯村人张履中,自幼习医,成人后,在柯村周边乡村行医,并在茅山下经营中药店。柯村暴动后,在皖南苏维埃政府存续的近半年时间里,参与救治地方游击队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军伤病员 余人,他自愿捐献四担中西药品到皖南红军总医院,被委任为副院长,他亲手采制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特效药方被方志敏同志推广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大将军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应用,被称为“红军的生命天使”,为黟县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解放后,其仍居住柯村江溪,从事乡村医疗工作。

黟县美溪乡的红色药号店主李继松,在民国时,行医为业,兼及药草营生,其夫人林淑莲,朴实善良精明,革命战争年代,新四军队伍的刘奎、杨明等四位领导人曾在“广生堂”临时居住过,“广生堂”医家多次掩护、支援过柯村暴动中的游击组织的负责同志,为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县城麻田街人戴永仪,自高祖戴长乾行医,已祖传五世,戴永仪十六岁从父学医,二十四岁悬壶乡里,三十八岁设诊所芜湖,曾应旅外黟商聘请,先后赴上海、杭州、屯溪、景德镇等地行医,时为黟县名中医。

碧阳镇旧庵人胡如海,其祖胡学本为黟县名医,幼年随祖父胡允明学习中医,二十四岁在县城东街挂牌行医,为胡氏第七代传人,临床经验丰富,医德医风颇佳。

黟县屏山村人舒谷生,十五岁随邑中名医戴在廷先生学医,颇得真传,满师时赐名谷生。在“不暇轩”侍诊两年,随后悬壶桑梓,名噪乡里。退休后,患者求诊依旧络绎接踵,免费义诊至八十二岁寿终,留有《物我同春》医案两册,子舒旦元,孙舒辛亥均以中医为业,是为黟邑当代中医世家之一。

汪济甫,十二岁随父汪龙翔学医,尽得家传,二十一岁至浙江省常山县设立医案,悬壶行医,后回黟在县城费家弄行医,又于际村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多治疑难病症,医术精良,上世纪 年代被选为全省 名老中医之一。

汪荣华,柯村镇江溪人,大队赤脚医生,想患者之所想,结合农村实际,采用中草药为民治病,深得群众好评。

年 月,在上山采药时不慎跌下悬崖身亡。他的事迹在黟县广为流传,黟县黄梅剧团以他为原型,创作了现代黄梅戏《高山红医》。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