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

中原“小延安”今朝更好看

20210611期来自:农民日报

这是一片难忘的土地。地处伏牛山和桐柏山交汇处的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革命火焰生生不息,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被誉为中原“小延安”,孕育形成的竹沟精神焕发无限光芒。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红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是臻头河的发源地、薄山水库的水源保护地。

近日,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竹沟,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聆听那段血与火交织的革命故事,感受老区人民在竹沟精神的激励下绘就的美好生活新面貌,感知竹沟人在红色基因和理想信念激励下敢想敢干、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事迹。

革命精神支撑 激发使命担当

□□

范亚旭

“伏牛山,桐柏山,竹沟就在两山间。英雄的土地,革命的摇篮,‘小延安’的美名天下传……”这首抗战时期在竹沟地区流传的民谣《竹沟颂》,描述了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重要的历史地位。

步入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刘少奇和李先念的雕塑屹立在序厅,背后的浮雕诉说着竹沟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让人挺直身板。当看到陈列的那些革命年代的书籍、字画、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述当时先烈们使用过的枪支、土炮及物品背后的故事时,不禁把人带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岁月。

边聆听边观看,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是刘少奇办公旧址墙上的条幅,朱理治房间内最显眼的位置写着“一生为党留丹心,后世楷模照千秋”,每一条让人细细品味都引人深思,也传达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

走进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先烈们的卧室、办公室和会议室窄小昏暗,木桌、木凳、煤油灯陈设其中。领导与其他同志一样,都是一块铺板、一条棉布单子、一个小枕头和一床小被子,还有许多人一起睡在大土铺上。也正是这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斗争环境,才得以铸造先烈们钢铁一般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信念。

只有熟悉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

历程,了解到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生存境遇后,才能更深切地明白革命先烈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与实质。也让人明白了,为什么会从这里先后走出刘少奇、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4位副国级领导,6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将军。

新时代下,我们要从民主革命时期彪炳史册的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继承革命意志、弘扬革命精神、感受革命力量、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担当意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精气神,稳扎稳打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竹沟水库风光旖旎。李璞 摄

项目,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 振兴产业发展

流转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

立足竹沟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竹沟镇积极发展红色教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年接待各地游客200余万人次,带来各类经济产值达10亿元。“来竹沟旅游的人多了,村民建起了农家乐、宾馆、超市等,家家户户实现了稳步增收。”竹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兴奋地说。

不止于此,竹沟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万亩以上,其中“全国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

步入竹沟革命纪念馆大门,由周恩来题写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名映入眼帘。始建于1956年的纪念馆内有革命旧址31处,文物、文献、图片等近千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早在1926年,竹沟就建立了党组织,革命火焰在这里点燃。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鄂豫边省委在竹沟创建了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竹沟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区游击根据地。抗战爆发后,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开赴抗日前线,在竹沟设立留守处继续坚持斗争。

1938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由开封迁驻竹沟,竹沟开始成为河南省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同年9月,中共中央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领导,成立了中原局,所在地设在竹沟,刘少奇、李先念等先后来到这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与此同时,我党著名的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在竹沟创刊,宣传了中共中央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是在抵达竹沟后修订的。这里也是新四军第二、四、五师的发祥地。

看到竹沟的大好革命形势,刘少奇曾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溱河。这里简直成了小延安!”从此,竹沟以“小延安”的美名传扬全国。

血与火的历史,在竹沟留下了激励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精神财富。据竹沟镇党委副书记张根介绍,当前竹沟镇创新推动村级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互融共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10万元以上;在全镇开展“党员干部上项目”活动,全镇90%的农村党员干部有增收

艰苦创业是老区革命精神的实质内涵和红色基因。近年来,竹沟立足资源禀赋,抓住“特”字做文章,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挖掘特色产业,竹沟人敢闯敢干,产业富民、产业兴镇取得成效。

20世纪80年代,一批敢为天下先的竹沟人前往北京开辟了一条手工提琴制作之路,并迅速占领了手工提琴制作市场。竹沟镇大力发展中高端手工小提琴制作产业,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提琴生产基地,被誉为“提琴之乡”。目前,竹沟镇已建立小提琴加工厂132家,生产提琴相关产品超过30个系列、400余种型号,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年产各类提琴40余万把,中高端手工提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产值达2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年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

走进竹沟镇欣美润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地,一座座香菇大棚一字排开,菇棚内一袋袋的菌棒码放整齐,这里是豫南单体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香菇温棚种植示范区。回乡创业的合作社负责人宋九莉介绍:“我们通过树立品牌,全面开拓市场,叫响‘欣美润’香菇品牌;通过点面结合,以合作社为支点,鼓励农户以生产种植、参与务工、代种代管、土地

建设美丽家园 助力乡村振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