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思语

20210609期来自:农民日报

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主题,是对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作出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战略部署。战略决策确定之后,战略指向的政策便是决定因素。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落脚点、着力点和突破口的关键是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这事关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更影响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能否实现。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站在农民的立场

□□

陈文胜

对农民的法定权利应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度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就必然要求把制度变革与建构落实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上来,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立场。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国社会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最具基础性、广泛性的社会发展理念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地位上来,才能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高效能治理、农民高品质生活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

早在延安时就有个著名的“窑洞对话”,毛泽东认为,我们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有序政治参与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党中央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这一政治要求,保障和支持农民在乡村社会的主体地位以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最直接体现,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才能激发农民的主体积极性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可否认取得了巨大成绩,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面貌,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但在基层调研也发现,在一些地方就形成了政府主体、农民客体的工作局面,导致农民处于服从与被支配的地位,逐渐丧失了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乡村振兴中,如果农民缺乏积极性作为旁观者,就会导致政府体制内成为自我循环。需要强调的是,在乡村振兴中加强党的领导是必须的,加强党的领导是为了实现农民群众当家做主,而非把某些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意图强加于农民群众之上。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意图与农民群众的意愿不一致时,是服从前者还是服从后者,标志着是不是在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