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年禁捕﹄协同监管机制开始运行

20210605期来自:农民日报

—深蓝渔业》的报告中表示,深蓝渔业是人类食物供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水产养殖的饲料利用率相比畜禽养殖更高、更环保,而要保护日益枯竭的野生渔业资源,就必须发展深远海养殖。

记者注意到,麦康森在报告中还尝试提出了我国深远海养殖的战略目标,他认为,应以东海、南海深远海养殖为重点,开展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发,构建“养一捕一加”相结合、“海一岛一陆”相连接的全产业链深远海养殖体系,通过国家战略性投入,引入多方资本,建立企业平台,形成全产业链新模式。用10-20年时间,建成一批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形成海上工业化养殖生产群,为解决人类优质海洋蛋白来源贡献中国方案。

近年来,为推动海洋经济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山东烟台市计划投入一百个深水网箱,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从2020年起,“百箱计划”已开始陆续落地。

本届论坛期间,烟台市重点打造的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中的“经海001号”网箱迎来下水暨交付仪式。该智能网箱平台为钢结构686840米的坐底式网箱平台,养殖包围水体约7万立方米,通过自动投喂、水下监测、水下洗网等设备,能够实现网箱平台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作为首批交付使用的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它填补了我国在30米水深养殖水域坐底式网箱养殖的空白,也将海洋产业加速推向智能时代。

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依托中集集团在海工装备领域丰富的设计和建造经验,重点打造深远海立体化、生态化、“类野生”养殖模式,通过“一条鱼,一个产业链”全链布局,推动海洋渔业向装备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

“‘经海001号’下水后,我们计划以烟台模式为示范,布局100套深远海养殖设施,‘总部烟台、辐射全国’,以海洋蛋白为核心产品,带动全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集聚,打造装备水平更高、综合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介绍。

尽管深远海养殖是一片“蓝海”,但伴随着产业上升期的困难和风险并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就深远海养殖装备机遇与挑战、深远海养殖模式探讨、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的加工与流通等热点问题展开了专题对话。

“比如我国大陆架纵深较远,浅海多,而台风等灾害又频频发生,这些都对深远海养殖构成了不确定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谌志新告诉记者。

为此,他建议坚持陆海统筹、因地制宜、由近及远的发展思路。“事先要尽可能完善本底调查,充分了解养殖区的环境状况。”谌志新说。

同样的担忧也困扰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郭根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但是在投入和建设上要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经济效益能否持续才是更为重要的。”郭根喜说。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深远海养殖装备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以网箱上的网衣为例,材料本身的耐受程度、更换维修的操作便捷程度等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需要,这也为相关的企业提出新的课题。

“要实现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涉及多个行业的交叉融合,需要各环节共同发力取得突破。例如在深远海,绿色能源、淡水和食物蔬菜供应、冷链运输等环节目前仍存在技术难题。未来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支撑养殖企业在深远海站稳脚跟。”麦康森说。

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付世晓则表示,“深远海养殖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