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里等”。……

20210605期来自:农民日报

—老窝里等”。他解释说,在当地六股路村抓知了,它跑了都不用担心,因为万亩盐滩只有一棵树,它还会回来的,因为别无选择。

不屈服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寿光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改造,将滨海浅平洼地改良恢复形成复合人工湿地并植树造林。

当采访团来到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这里曾经是盐碱地区域,然而过去的荒芜已看不到痕迹,这里树木林立、湖水碧绿清澈,水中的鱼扎堆畅游,荷叶已经爬上水面静待荷花开放,不时有鸟儿的鸣叫随夏天的风徐徐吹来,十分惬意。

对比以前的资料图,如今漫步林海,采访团切实感受到林场人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敬佩他们因地制宜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担当、决心和勇气。寿光人拥有的不仅仅是勇气,他们的产业思维无处不在。

据介绍,林场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林为主,探索出水资源多层次利用、林盐结合、上林下藕、鱼荷混养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苗木繁育、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为滨海盐碱地开发利用树立了样板。

园区将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观融为一体,凭借湿地生态水道、东方不沉湖、素质拓展中心、农圣文化园等景点,以及定期举办的寿光林海荷花节、湿地采摘节、湿地科普游、农林渔盐业观光体验游等湿地主题活动,成为寿光及周边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几十年过去了,开拓创新的第一代种棚人渐渐老了,但是这座城市没有忘记他们,曾经为寿光、为全国蔬菜产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们,如今正在安享晚年。

上午10点,采访团到达位于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的寇家坞联村全域康养中心,中心的两位厨师就已经在准备老人们的午饭。老人们陆续赶到,在庭院中聊天晒太阳,等待就餐。老人们说,这里的饭花样多、比家里好吃,在这还能见到老朋友,心里特别美!

村里的妇女主任王红艳介绍,寇家坞联村全域康养中心总投资495万元,占地577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2平方米,采取“分散居住、集中供餐”的模式,聘请寿光养老服务集团进行专业化托管,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筹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每天为老人提供中晚两顿饭。康养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让这些曾经的开拓者安宁地度过晚年时光。

短短几天的采访让记者们意犹未尽,大家在寿光收获颇丰。记者们纷纷表示,要用新媒体和报纸,把在寿光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出去。《四川农村日报》在采访中连发6篇“我们向寿光学什么”系列报道,《农业科技报》连发十余篇“农科记者菜都行”系列报道,重庆日报连发4篇“走进中国菜篮子·问道乡村振兴”系列报道,总结宣传寿光经验。

在寿光采访,一直被寿光人勇于创新的闯劲儿和不断尝试的干劲儿所感动,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勾画出中国新农人的形象。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寿光人接力前行,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必将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答卷。本版图片均由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戴军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