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科院勇挑重担,十年艰辛探索防治方案——

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

20210604期来自:农民日报

会以10%-20%的速度扩散。一般药物无法彻底杀灭蕉园中香蕉枯萎病菌。

看到大量蕉园荒废、失收或改种,韦绍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从2010年开始,广西农科院生物所香蕉团队的相关技术专家就开始频繁到海南、广东等当时香蕉枯萎病疫情较重的主产区,进行全面深入调研,采集病样,分离病菌,收集抗病种质,同时积极向产业同行学习借鉴防控香蕉枯萎病的经验和方法。南宁市于2011年下达了“抗枯萎病香蕉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支持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及相关企业开展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的选育和防控技术攻关。

朝生表示,“桂蕉9号”是针对广西蕉区气候特点育成的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对枯萎病表现出较强的抗(耐)性。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在经轮作1-3年其他作物,种植“桂蕉9号”并结合有效的防控措施,其发病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邓圩村定西坡“桂蕉9号”的种植示范基地里,采摘下来的香蕉果蔬整齐,果形美观。

“这125亩‘桂蕉9号’是新地种植,几乎没有发现枯萎病,还能提前上市,产量也不错,每株能收50斤以上,每斤按1.3元算,一亩最少也有4000多元的利润。对比普通品种,优势明显。”基地负责人卢绍谦介绍说。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香蕉枯萎病,又称为巴拿马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传染性强、破坏性大,很难有效治理,被感染区域会造成大量蕉园荒废、失收或改种。

200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首次发现香蕉枯萎病例,2012年香蕉枯萎病在广西各地蔓延开来,2015年开始广西香蕉枯萎病呈暴发式危害,因病废弃的蕉园面积数以万计,2018年,受香蕉枯萎病的影响,广西香蕉产业由12万公顷缩减至4万公顷。香蕉枯萎病,已经成为香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香蕉团队经过10年探索与奋斗,不畏艰辛,深入疫区调查研究,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方案”,驱散了笼罩在香蕉产区的枯萎病阴霾。

技术体系在南宁、崇左、百色等地的枯萎病蕉园应用结果表明,病区种植“桂蕉9号”,第一代枯萎病发生率可控制在5%以下,第二代起可控制在1%左右。

一个抗病新品种的推出,需要种植户和客商的认可。2018年,科技人员与某企业投资合作在隆安那桐建立广西面积最大的抗病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在其他产区建立十几个“桂蕉9号”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经过团队努力,截至目前,累计推广“桂蕉9号”10万余亩。

“具有广西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抗枯萎病品种‘桂蕉9号’的育成,是广西香蕉抗枯萎病品种选育的大突破,未来团队将加强在稳定抗病性和生产适应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培育更多果品优、外观品质好的主栽品种,在广西乃至我国香蕉主产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韦绍龙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