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网以纲 千目皆张

20210603期来自:农民日报

昔,李孝伟感慨。

今年初,禹州市又启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宜居乡村建设。在巩固环境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据了解,去年全市新改农村户厕11309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0%;已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8座;新增乡镇级“五美示范庭院”1.1万户;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测土配肥技术覆盖村达100%;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88万亩,新增国家储备林面积1.75万亩。李金寨村、孙庄村、刘门村、吴湾社区获评河南省“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杨疙塔、土崛沟等16个村荣获河南省“千万整治”工程示范村;李金寨村入选“全省十大美丽乡村”;神垕镇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禹州市先后入围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名单。

(上接第一版)

行走在李金寨村,山清水秀,干净整洁的排前道路、别具一格的游园广场、郁郁葱葱的花木果园、窗明几净的农家院落,构成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乡村田园画。

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坡,乱石满地。村党支部书记李孝伟介绍,李金寨以前地处矿区,属于整体搬迁村。前些年,村“两委”最头疼的就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水泥路,村里还建起了3个游园、3个文化广场,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铺设了千余米景观路,并栽种银杏、樱花、海棠等进行绿化,穿村而过的小清河两岸种植油菜花60余亩,徜徉其间,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村“两委”还特别注重精神文明、民风民俗等软实力的提升,探索实践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引导向上、向善、向好的文明乡风。目前,全村创建评选“五美示范庭院”318户、“十星级文明户”150余户、“最美家庭”16户,李金寨成了村庄美、田园美、环境美、庭院美、民风美的“五美”示范村。去年以来,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村”“基层治理示范村”“省级森林乡村”等称号。

“村里能有这么大变化,都是近几年政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抚今追

无梁镇曹楼村60多岁的曹明勋每天都要到村里的鱼塘边转几圈,看看塘里该不该投料,有没有杂物。“村里给我这个轻松活儿,一月能挣1000多元。离家还近,能照顾老伴儿。”曹明勋笑容满面。

鱼塘是合作社的,曹楼村有股份,这都是村党支部忙前忙后操办的。村党支部书记曹长法说:“鱼塘规模虽然不大,却让俺村的一些弱劳动力轻轻松松有了收入,去年是第一年正式运营,除拿出价值6万元左右的草鱼给村民分红外,村集体也增收10万元左右。”一直以来,村里年轻人的收入主要靠经商、跑运输和外出务工,为了让留守的弱劳动力群体也有收入,解决年轻人在外创业的后顾之忧,2018年底,村“两委”决定将村里原来废弃的水库进行修整,挖建了鱼塘,村集体以土地、基建入股,成立了禹州市常发水产养殖合作社,主要养殖草鱼,让村里一些弱劳动力干些协助看护、割草等轻松活儿。目前,合作社水域面积20余亩,年出塘草鱼4.5万余斤,主要销往郑州的水产批发市场。

曹长法还告诉记者,村里地处半山区,靠近山坡的“望天收”薄地有1000多亩,种庄稼原本也没啥收成。2019年初,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将1600余亩这类土地流转到国储林项目。流转后,每年农户获

群雁要靠头雁领,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党建引领:促进治理提升

(上接第一版)虽然成本高,但保证了小麦质量,毕竟一斤种子要多卖好几角。去年每亩地产量达到了550公斤,今年看长势,产量肯定超过去年。”种粮大户黄岩说,自己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企育种多年,把对小麦质量的坚守始终放在首位。据悉,濉溪县在“窗口期”对全县205万亩小麦进行了统防统治,并调动350台高效植保机对重点区域开展二次统防统治。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小麦赤霉病防治组首席科学家丁克坚近期一直奔波在皖北小麦主产县市区察看小麦长势:“通过抽样调查,预判今年小麦单产构成‘三要素’均好于常年;与上年相比,亩均有效穗数增加约1万穗,穗粒数略有增加,千粒重有望持平或略减。推算下来,今年主产县市区小麦平均理论亩产519公斤,经85%折后,预计全省小麦亩均产量400公斤,较上年增加约6公斤,增幅超过1%。”

“早在年初专家预测小麦赤霉病为全省大发生风险等级后,自2月起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就进入了高度警备状态,坚持‘防住为王、结果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仅省级财政就下拨1.5亿元投入防治工作,粮食主产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到田间地头抓防治工作。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罕见,足以证明粮食大省把粮食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也是在用实际行动献礼建党百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

5月27日起,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开机收获。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队的信息显示,初步预计今年安徽省小麦总产量有望达到1700万吨,比上年1671.73万吨增加超过25万吨,增幅约1.5%。总产预计高于去年,有望实现“十八连丰”。目前麦收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10天左右基本收获结束,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实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