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举措推进“机收减损”

20210531期来自:农民日报

作为我国居民餐桌上重要的配菜和主食,土豆、洋芋、山药、马铃薯……俗名与学名掺杂,既显示出这种块茎作物的广受欢迎,也暗含着不同地区、不同烹制习惯对于马铃薯品质的不同影响。

不断提升的品质要求、越发细分的市场需求,正成为摆在各产区做强本地产业、开拓更大市场愿景前的一道必答题。如何完成高效对接市场的“惊险一跃”?乌兰察布市给出的答案是从源头抓起,以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改善种植品种结构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这个叫原原种,它是遗传性状最稳定的一批种子,纯度100%,不带任何病毒,进一步扩繁良种就靠它。”中加农业

被誉为“中国薯都”的乌兰察布,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近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占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6%,占自治区马铃薯产量的近50%。

庞大体量下,效益不高的问题却一度困扰着以马铃薯产业为代表的乌兰察布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东西是好东西,也是本地产的,但到了外地市场要换个牌子消费者才认可。”乌兰察布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些年乌兰察布特色农产品在原产地被大筐拉走、到销售端精装卖出的现象并不少见。

为化解“给他人当嫁衣”的窘境,乌

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市场风险大。

针对种业发展的既有规律与特殊要求,乌兰察布市一直高度重视完善配套政策、提供多重保障,为种业升级“保驾护航”。

资金支持方面,利用新增一般债券项目和制种大县奖补项目,投入1.2亿元,加大对马铃薯良繁体系的建设力度。在乌兰察布市现有组培室9.65万平方米、网室3897亩、高标准良繁基地40万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

产业管理方面,进一步发挥中央财

本报讯(张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5.3万亩,达到3350.5万亩,预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加”。6月10日前后,全省小麦将大面积收获,为确保丰产丰收,河北从省级层面提早制订预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成立机收专班,突出“抢”、立足“快”,特别是在“推进机收减损,确保能收尽收”方面,正在抓紧部署多项对应举措。

一是制订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密切关注小麦长势,科学确定各市、县小麦最佳收获时间,指导各地合理调度机具和安排收获;二是充分发挥10个国家级农机“土专家”和22个省级“土专家”作用,在小麦集中收获期围绕降低割台损失、夹带损失、清选损失等重点环节开展巡回技术指导;三是普及推广试割作业,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损失监测,及时调整割台、滚筒等关键部件作业状态;四是加大具有脱净率高、喂入量大特点的纵轴流式小麦收割机推广力度,全省计划推广2000台以上;五是在10个小麦大县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采取以赛代训形式,开展“减损之星”评选,提高机手操作能力。

今年,河北省计划组织10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50万台拖拉机投入麦收作业,目前全省正倒计时开展机具检修,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时,省农机部门还联合供油单位出台农机用油“一保四优二免”优惠政策,即“保油料供应,优先加油、优惠加油、优惠购物、优质服务,免费开油滴(积分政策)、免费礼包”,设立“机手驿站”,为农机手提供贴心服务。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全省正抓紧抓好各项关键措施落实,确保机具最优状态投入作业、确保机收率99.7%以上、确保全面夺取夏粮丰收。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