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融入山城血脉

20210525期来自:农民日报

— —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邓俐莫志超

5月的重庆缙云山,层峦叠嶂。碧绿的黛湖之上,一叶竹筏缓缓驶来。划船的人叫文亮,是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的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缙云山上的他,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工作:“我在湖上‘捞漂漂’,日子过得‘还阔以(可以)’。”和文亮一样,黛湖的清漂员一共有6人,他们划着自己扎的竹筏,主动加入保护生态的行列。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2016年9月,《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明确提出推进生态建设。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正是在这铿锵有力的生态文明步伐中,重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继而迸发出对发展权的强烈追求。今年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超过40次提到“生态”(生态文明含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山城百姓共同的行动指南。

一条河——

一座山——

搬走,恰是对保护的传承

一个村——

集体村有了集体任务

改善交通。

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质增加了,产量也提高了

梨树是吉林有名的产粮大县,近年来在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推动下,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如今,梨树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由2017年的75.9%提高到89.2%,直接还田比例也由25.9%提高到45.5%。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起到蓄水保墒、土壤结构改善的作用,促使农作物稳产高产,在干旱年份基本不受旱灾影响。

记者在辽宁铁岭蔡牛镇了解到,这里从2012年便依托张庄农机专业合作社试验推广秸秆碎混还田技术,目前已示范推广1200多亩。提供技术支撑的辽宁农科院农机化所张旭表示,通过去年春季对田间土壤采样分析发现,实施秸秆碎混还田技术,土壤中养分得到改善,有机质含量提高30%,秋季测产增产10%左右。

行动开展4年来,东北地区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亿亩,直接还田量达7100多万

科技手段让秸秆利用更高效更充分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