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创新高地

20210610期来自: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史俊斌通 讯 员 徐贞喜

建好秦创原,高质量发展迈大步

利用科教资源,释放创新潜能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曾任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多年,谈起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建工控股集团于5月31日共同创建的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他颇显激动地说:“陕西的科技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匹配。希望在此次合作中破解‘甲乙双方、一纸合同、一个项目、一笔经费’的传统合作模式,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的创新团队,为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创新经验。”

2020年实现整体上市的陕西建工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义光表示,企业是实现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现象。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陕西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特区”的重要探索。

最近几个月,“秦创原”这个词,频频登上陕西热搜榜。“秦”是从秦汉至今,陕西的简称;“创”代表创新、创业、创造和创优;“原”则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3月16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到西咸新区调研时提出,要以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平台为基础,建好政府和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统筹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现在和未来、国内和国外,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和西安咸阳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3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区召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省科技厅。以“秦创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各高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破题“两链融合”、强化科技战略支撑、

陕西拥有110多所高校、1597家研发机构、66位在陕两院院士,全省每年全国科技奖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省市的“第一方阵”。2020年,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758.95亿元,再创新高,居全国第六位。陕西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目前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始于抗战转移和“三线”布局,但这种强大的创新链与当地的产业链曾经长期处于“游离”状态,创新潜能未得到有效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陕西考察,并对陕西发展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的总要求,希望陕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迈出更大步伐。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陕西省通过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首批创新型省份试点和深入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抢抓以市场化机制为引导的“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机遇,融合自身人才、资源、区位、文化等优势,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在服从全局、服务全国中实现自我壮大,迈上高质量发展新路。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黄淮人收麦,陕西人供种,如今在中国三大麦区,杨凌“金种子”正在呈现燎原之势。

5月中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主任康振生和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带队先后奔赴河南许昌、江苏徐州和陕西关中麦区田间地头,进行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考察。“西农979”与“西农585”等小麦品种在河南省年推广面积均超过100万亩,令人倍感欣慰。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