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

20210608期来自:科技日报

第一个热门人物,正是要走上高考考场的衡水中学学生张锡峰。

他的走红,源于他曾在录制一档节目时发表的一场励志演讲。

在这场演讲中,高中生张锡峰台风稳健,表达能力也了得。他回应了外界对衡水中学培养“考试机器”的质疑,宣扬自立、自强和奋斗精神。他要和人生的起点抗争,成为父母的骄傲。

张锡峰说,高考对他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奋力一击。他要通过这次考试,重新掌握人生,获得资源的分配权。

但这个比喻,让张锡峰陷入了争议之中。这番争议,也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高考实现立德树人核心功能的两个基本手段。

高考必须始终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要求,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注重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的考察,助力高等教育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高考所承载的选拔功能与政治使命,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也曾撰文指出,教育的基本要义是成长,正确的方向是健康成长的保障。他认为,高考不应再强调筛选功能,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入不同类别的高校学习。高考,并非将人“分层”,而是“海阔凭鱼跃”,让青年们发挥所长、特色发展。

“不应再赋予和强化高考改变命运的功能。”教育学者熊丙奇呼吁,高考改变命运的说法,无形中堵死了更多选择,也无视了高考之外的成才选择。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完善自我认知。拥有了更高的能力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就能拥有改变生活、创造未来的能力,这本质上和升学无关。他强调,把改变命运寄托在高考上,从社会层面看,是强化唯升学论、唯学历论,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成才。而学生长期抱持这样的观念,容易单纯将同龄人视作竞争对手,看成改变命运路上的阻碍,反而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当然,希望这场讨论没有影响到张锡峰,愿他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高考,

powered by 闻道